論書自晉始,蓋因其風俗之清而流之於妍。
降而六代,又以其羽尚之篤而溺之於專。
維唐設科,身判書言。
作成自初,歐褚爭先,
薛靚張顛,顏真迎便。
中世而後,雖經生楷隸,
猶得以揚鑣而鳴鞭。五季日卑,
吾宋興焉。士以德進,
舍藝之偏。既窒其進取之塗,
故世之以書名家者,皆不雜以人而純乎天。
更八葉之豫豐,乃設學而詳延。
有芾者出,集其大全。
蓋繇羲獻而來,遡崇觀而前,
或營萃以拔棘,或宮牆而及肩,
或小醇而大疵,蔌舍正而取權。
六書之統,殆所謂芾之死不得其傳也。
巘巘喬嶽,洋洋大川,
草木風雲,波濤蛟黿。
我係此評,其然豈然。
較三十里,後八百年。
論述書法是從晉代開始,大概是因爲那時的風俗清正而流露出妍美。
到了六朝時期,又因爲崇尚華麗而沉溺於專門追求。
唐代設立科舉,親自評判書法言論。
從一開始就有創作,歐陽詢、褚遂良爭先,薛稷、張旭,顏真卿也很得勢。
到了中世紀以後,即使是儒生的楷書、隸書,還能夠揚鞭奮蹄。
五代時期日益衰落,我們宋朝興起。
士人憑藉品德晉升,捨棄技藝的偏頗。
既然堵塞了他們進取的途徑,所以世上以書法成名的人,都不夾雜人爲而純粹出於天然。
經過八代的充裕發展,才設立學校並廣泛延請人才。
有米芾出現,集書法之大全。
大概是從王羲之、王獻之傳承而來,追溯到宋徽宗崇寧、大觀年間以前,有的經營聚集來拔除荊棘,有的達到宮牆那樣的高度,有的小處醇正而大處有瑕疵,有的捨棄正道而獲取權變。
六書的傳統,差不多可以說是到米芾就失傳了。
高高的山嶽,廣闊的大川,草木風雲,波濤和蛟龍龜黿。
我寫了這篇評論,是這樣還是那樣呢。
相差三十里,在八百年之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