惟漢體書,筆法之變。
於帝王中,亦有羲獻。
有煜昭陵,蒸雲激電。
品冠一神,中寓萬善。
於惟治平,問安視膳。
葩奇自然,得於目見。
傅英染華,躬侍筆硯。
既羽既觀,弗吒弗眩。
心法斯授,體熱亦擅。
故於遊戲,如墨裙練。
惟帝之聖,統接堯禪。
追懷羹牆,謀謹詒燕。
武存止戈,威寓不戰。
五餌匈奴,三登海縣。
耆髫茹粹,支夏解辮。
寧人之功,是履是踐。
帝心敢知,畔援歆羨。
妙則已具,奎文式絢。
揭於座隅,以示警勤,
仁皇之仁,惟聖時憲。
猗與此寧,尸居龍見。
苞桑其存,伐柯不遠。
事陋規隨,戒存藥眩。
有籤維瑤,有軸維鈿。
系此贊詩,於帖之殿。
只有漢代的書法,在筆法上有變化。
在帝王之中,也有像羲之和獻之那樣的人物。
有李煜在昭陵,像雲蒸霞蔚、閃電激盪。
品格堪稱第一神奇,其中蘊含着萬般美好。
在那治平之時,問候請安、侍奉飲食。
奇特美妙自然而然,得自親眼所見。
傳授給有才能的人並使其沾染風華,親自侍奉筆墨紙硯。
已經展開又加以觀賞,不驚訝也不目眩。
內心的法則這樣傳授,體制風格也很擅長。
所以在嬉戲遊玩中,如同墨染的裙帶飄動。
只有皇帝的神聖,統承接續堯帝的禪讓。
追念先人的遺訓,謀略謹慎以留給後代。
以武來止息戰爭,威嚴蘊含在不戰之中。
五次誘降匈奴,三次登上海縣。
老人和兒童都吸收精粹,支脈和華夏都解開辮子。
使人民安寧的功績,是在踐行。
皇帝的心意敢於知曉,沒有偏向和羨慕。
美妙已經具備,奎星的文采如此絢麗。
張貼在座位的角落,以表示警戒勤奮,仁皇的仁慈,是永遠遵循的法則。
啊,對於這安寧,像靜止不動卻又有所作爲。
根基像桑一樣得以保存,砍取斧柄的法則就在眼前。
事情簡陋卻遵循常規,警惕存在迷惑。
有玉製的書籤,有裝飾着金屬的卷軸。
繫上這首贊詩,在這字帖的殿堂。
需要注意的是,這樣的翻譯可能還不能完全精準地傳達原文所有的含義和韻味,因爲其中一些表述較爲深奧和獨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