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詩》亡王跡熄,百國有《春秋》。魯叟乃筆削,寶書肆旁搜。晉《乘》楚《檮杌》,鄭志亦見收。斯爲天子事,邦國合九州。大書王正月,恐疑於孟陬。胡氏逞私智,謂以夏冠周。豈其一布衣,斧鉞威諸侯。美惡同其辭,此言尤謬悠。當其在講幄,君臣意綢繆。經義月經進,諷諫同轉輈。是時十將存,可復二帝仇。奈何戒黷武,惟知安是偷。得毋檜所薦,知己士當酬。流傳誤後學,乖舛難悉糾。曷不廢其書,述事準左丘。
《詩經》衰亡王道事蹟也熄滅,各諸侯國纔有了《春秋》。
魯國的孔夫子進行筆削整理,珍貴的典籍到處搜尋。
晉國的《乘》、楚國的《檮杌》,鄭國的記載也被收錄。
這是天子的事情,各諸侯國合起來如九州。
大大書寫“王正月”,恐怕讓人對正月產生疑惑。
胡安國施展個人的智謀,說是用夏朝來給周朝戴上冠冕。
難道他一個普通百姓,能憑藉斧鉞威嚴讓諸侯服從。
善惡用同樣的言辭,這種說法尤其荒謬。
當他在講經幄中時,君臣情意深厚。
經義每月進呈,諷諫如同轉動車軸。
這時十將軍還存在,可以再報二帝的仇恨。
爲何要警戒濫用武力,只知道苟且偷安。
莫非是秦檜所推薦,知道是知己所以應當報答。
流傳開來誤導後世學子,錯誤之處難以全部糾正。
爲何不廢棄他的書,敘述事情以左丘明爲標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