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生海南萬山間,出門岡隴相迴環。
平田更無十里闊,何處知有天地寬。
男兒墮地六合志,抱此一雨常悁悁。
早年曾作天府客,長歌東出穆陵關。
關頭仰天坐嘆息,百年事業如彈丸。
乾坤只限衣帶水,何繇萬里窺中原。
只今文軌一潮混,地不改闢時易然。
斯須洛京見嵩華,咫尺孔林登泰山。
聖賢往跡正在此,譬若木水有本原。
北方學道古所貴,當年楚產皆其偏。
從來一氣有旺歇,況及人事多移遷。
程門立雪道南後,幸此一脈猶綿延。
武夷考亭今洙泗,文公之學行八埏。
當時亦號小洛陽,遊胡劉蔡居相聯。
風流不減程邵馬,至今故老人能言。
起來高目視八荒,斯文一縷千鈞懸。
人心不啻溺焚急,茫茫大柄伊誰顓。
但得人讀周孔書,不患古道今無傳。
圖書龍馬事闊遠,滎河溫洛仍當年。
疇分三三卦八八,舉目法象非虛玄。
大哉伊亳一德書,此極翼翼甸幅員。
太平六典深識此,下方餘意公惓惓。
不惟周官列三百,更將儀禮陳三千。
成周致治絕千古,空餘軌則留殘編。
尼山已嘆鳳不至,只有夢寐相周旋。
從茲架漏過千載,何時赤子當息肩。
漢初自是有餘責,仁義經制皆蕝綿。
董公年老賈生少,至今秦法常襲沿。
婁敬一言豈通論,長雄氣習爭相挻。
絕愛東都一代治,猶是三代氣象存。
泱泱思樂鼓鍾地,冠帶幾萬圜橋門。
尊師重傅古亦少,一變至道夫何難。
惜哉桓榮無此學,西方現出金光仙。
馬來牛去事甚淺,自此正氣常腥羶。
秣陵青山那得以,獨有此地餘衣冠。
王通元經莫輕議,太和文治誠班班。
一時禮樂盛興學,千閭萬井皆均田。
殷周而下此一治,王蘇諸老重討論。
卻恨晉陽好昌運,大綱不正他何觀。
此幾一失又幾載,高天厚地銜深冤。
雖然正氣當有合,古今良會應非慳。
書生杜門三十載,邂逅三生一日緣。
願言挾冊拜曲阜,更欲促駕窺澗瀍。
河南夫子倡道地,似聞荒草凝悽煙。
聖賢事事在耳目,依然昔日佳山川。
文公之道會當北,古今此理常往還。
昭代表音自此始,九州四海須同文。
在道久分要統一,皇極一建趨蕩平。
老癃扶杖何日見,深衷寓此觀洛篇。
堯夫卜宅太平日,有道經世常一元。
揚帆東南必滄海,振屐西北須崑崙。
魯侯僖伯我有望,殘山剩水難爲妍。
我出生在海南的萬重山間,出門所見是山岡土隴相互環繞。
平坦的田地沒有十里寬闊,從哪裏知道天地的廣闊。
男子漢落地就有縱橫天下的志向,抱着這樣的志向卻常常憂鬱煩悶。
早年曾在天府做客,放聲高歌向東走出穆陵關。
在關頭仰天坐着嘆息,百年的事業如同彈丸般渺小。
天地只被像衣帶那樣窄的水域隔開,憑藉什麼能萬里遙望中原。
如今文軌統一如潮水般融合,土地不曾改變開闢,時代卻容易變化。
一會兒就能在洛陽看到嵩山和華山,近在咫尺就能登上孔林和泰山。
聖賢的過往蹤跡就在這裏,就好像樹木和水都有根源。
在北方求學問道自古以來就被看重,當年楚國的產物都有其偏向。
從來元氣都有旺盛和停歇的時候,何況涉及到人事更是多有變遷。
程頤門前立雪楊時之後,慶幸這一脈還能延續。
武夷山的考亭如今如同洙水泗水,朱熹的學問傳遍八方。
當時也號稱小洛陽,遊酢、胡安國、劉安世、蔡元定等人居住相連。
風流倜儻不遜於程顥、邵雍、司馬光,至今故老之人還能說起。
起來高遠地注視八方,這聖人之道如同一根千鈞重的細絲懸掛着。
人心不止是沉溺和焚燒般危急,茫茫大權由誰來掌管。
只要有人讀周公孔子的書,就不用擔心古代的道統如今不能傳承。
圖書龍馬之事遙遠,滎河溫洛依舊如當年。
誰來區分那三三卦和八八卦,擡眼所見的法則現象並非虛幻玄妙。
偉大啊伊亳的一德書,這極其恭敬謹慎的甸服地域。
太平時期的六典深刻地認識到這些,對下面的餘意您念念不忘。
不只是周朝的官職列有三百,更是將禮儀陳列三千。
成周達到的治理之佳絕千古,只留下法則作爲殘編。
孔子在尼山已經嘆息鳳凰不來,只有在夢中才能與之周旋。
從此時間流逝過了千年,什麼時候百姓才能得到休息。
漢初自然有其多餘的責任,仁義的制度都如殘碎的絲綿。
董仲舒年老賈誼年少,至今秦朝的法律還常常沿襲。
婁敬的一句話豈能是通識之論,長久以來的雄氣和習俗爭相挺出。
極其喜愛東都的那一代治理,仍然存有三代的氣象。
廣闊的想着那奏樂敲鐘之地,幾萬戴冠束帶之人圍繞着圜橋門。
尊重老師重視師傅自古以來就很少,一變至道又有何難。
可惜桓榮沒有這樣的學問,西方卻出現了金光仙。
馬來牛去之事很淺顯,從此正氣常常帶着腥羶味。
秣陵的青山怎能得到,只有此地還保留着華夏的衣冠。
王通的《元經》不要輕易議論,太和年間的文治確實顯著。
一時之間禮樂興盛辦學,千閭萬井都實行均田制。
殷周以下這一次治理,王通、蘇綽等諸位老人重新探討。
卻遺憾晉陽有好的國運,大綱不正又能看什麼呢。
這個機會一失去又是幾年,高天厚地含着深深的冤屈。
雖然正氣應當有聚合,古今的美好相會應該不會稀少。
書生閉門三十年,偶然邂逅這三生一日的緣分。
希望說帶着書籍去拜謁曲阜,更想趕着車去窺視澗瀍。
河南的夫子倡導道統之地,似乎聽聞荒草凝聚着悽清的煙霧。
聖賢之事都在眼前耳邊,依然是昔日那美好的山川。
朱熹的道統會向北傳播,古今這個道理常常來來往往。
昭示正道的表率從此開始,九州四海必須統一文字。
在道統長久分裂後要統一,皇極一旦建立趨向太平。
老弱之人拄着柺杖何時能相見,深深的衷情寄託在這篇觀洛文中。
邵雍占卜選擇太平的日子居住,有治理之道經世常常是一元。
揚帆向東南一定是大海,振作腳步向西北必須是崑崙。
魯侯和僖伯我有所期望,殘山剩水難以稱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