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蕡不登科,衆口誦其策。
得者爲之差,聞者爲之惜。
摧藏一時屈,論議千古白。
至今簡篇中,一字不敢易。
其言究時病,舂刺若戈戟。
引經見大法,非蹈春秋僻。
我朝屢得人,無不升顯赫。
乃知所中否。實命系通厄。
中則首公相,人情作冠幘。
否則走仕塗,人情作履舄。
秋風廣陵城,千里夷門客,
壯心雖暫失,美寶有時獲。
怊悵以送君,致龍翻點額。
劉蕡沒有考中科舉,衆人都傳誦他的策論。
考中的人跟他比起來算差的,聽聞的人都爲他感到惋惜。
一時的埋沒是令人痛惜的委屈,他的議論卻千古明白。
到現在留存的篇章中,一個字都不敢改動。
他的言論探究當時的弊病,就像槍戟一樣尖銳地諷刺。
引用經典來展現大的法則,並非是遵循春秋時的偏頗。
我們朝代屢次獲得人才,沒有不升職顯赫的。
才知道是否考中,實際上命運關乎通順和困厄。
考中就首先成爲公卿宰相,人情把這當作冠帽。
沒考中就奔走在仕途,人情把這當作鞋子。
在秋風中的廣陵城,千里之外的夷門客,雖然壯心暫時失去,美好的珍寶有時也會獲得。
惆悵地來送你,致使龍也只能翻轉額頭(表示無奈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