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客遺竹杖,九節共一枝。
鶴脰老更長,龍骨乾且奇。
我問何所來,來從西南夷。
因思漢武帝,求此民力疲。
明明聖天子,德教加四維。
蠻貊盡臣妾,縣道皆羈縻。
僰僮與笮馬,入貢何累累。
此竹日已賤,輕視如蒿藜。
我年三十七,血氣未全衰。
況在紫微垣,動爲簪笏羈。
倚壁如長物,歲月無所施。
寸心空愛惜,惜此來天涯。
忽承明主詔,來謁太一祠。
再見劉先生,氣貌清且羸。
持此以爲贈,所謂得其宜。
少助橘童力,好引花鹿隨。
步月莫離手,看山聊搘頤。
微物懶致書,故作筇竹詩。
有客人送我一根竹杖,九節合爲一枝。
杖的頸部像鶴頸般修長,杖身像龍骨般乾枯且奇特。
我問這是從哪裏來的,說是來自西南夷。
因而想到漢武帝,爲求這竹杖讓百姓疲憊不堪。
聖明的天子,以道德教化四方。
蠻夷都已稱臣,縣府道路都加以控制。
僰僮和笮馬,進貢源源不斷。
這種竹子如今已變得很便宜,被輕視如同蒿草藜藿。
我年紀已三十七,氣血還沒有完全衰退。
何況在紫微垣,行動常受官職束縛。
靠在牆壁上像多餘的東西,歲月中沒有什麼用處。
心裏只是白白愛惜,可惜它來自遙遠的地方。
忽然接到英明君主的詔令,來拜謁太一祠。
又見到劉先生,他的氣質相貌清正且瘦弱。
他把這竹杖送給我,真可謂恰到好處。
可以稍微幫助我這老童的力氣,也好牽引着花鹿跟隨。
在月下散步不要離手,看山時可以用來支撐下巴。
這小物件懶得寫信說明,所以特意寫了這首關於筇竹的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