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史公曰:學者多稱五帝,尚矣。然《尚書》獨載堯以來,而百家言黃帝,其文不雅馴,薦紳先生難言之。孔子所傳《宰予問五帝德》及《帝系姓》,儒者或不傳。餘嘗西至空桐,北過涿鹿,東漸於海,南浮江淮矣,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、堯、舜之處,風教固殊焉。總之,不離古文者近是。予觀《春秋》《國語》,其發明《五帝德》《帝系姓》章矣,顧弟弗深考,其所表見皆不虛。書缺有間矣,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。非好學深思,心知其意,固難爲淺見寡聞道也。餘並論次,擇其言尤雅者,故著爲本紀書首。
太史公說:學者們大多稱讚五帝,五帝的年代已經很久遠了。
然而《尚書》只記載堯以來的事情,而諸子百家談到黃帝,他們的文字不嚴謹可信,士大夫們也很難說清楚。
孔子所傳的《宰予問五帝德》以及《帝系姓》,儒生們有的也不傳授。
我曾經向西到過空桐,向北經過涿鹿,向東逐漸靠近大海,向南在江淮一帶遊歷,到那些年長的人那裏,他們都各自常常談到黃帝、堯、舜活動的地方,風尚教化本來就各不相同。
總之,不背離古代典籍的說法比較接近事實。
我看《春秋》《國語》,它們對《五帝德》《帝系姓》有很多闡釋,只是沒有深入地考究,它們所表現出來的都不是虛假的。
古代的典籍殘缺不全已經有很長時間了,那些散失的內容常常在其他的記載中出現。
如果不是喜好學習、深入思考、領會其中的意思,本來就很難對見識淺薄、孤陋寡聞的人說清楚。
我把這些都綜合編排,選擇那些言辭特別嚴謹可信的,所以寫成這篇本紀放在書的開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