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史公曰:学者多称五帝,尚矣。然《尚书》独载尧以来,而百家言黄帝,其文不雅驯,荐绅先生难言之。孔子所传《宰予问五帝德》及《帝系姓》,儒者或不传。余尝西至空桐,北过涿鹿,东渐於海,南浮江淮矣,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、尧、舜之处,风教固殊焉。总之,不离古文者近是。予观《春秋》《国语》,其发明《五帝德》《帝系姓》章矣,顾弟弗深考,其所表见皆不虚。书缺有间矣,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。非好学深思,心知其意,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。余并论次,择其言尤雅者,故著为本纪书首。
太史公说:学者们大多称赞五帝,五帝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。
然而《尚书》只记载尧以来的事情,而诸子百家谈到黄帝,他们的文字不严谨可信,士大夫们也很难说清楚。
孔子所传的《宰予问五帝德》以及《帝系姓》,儒生们有的也不传授。
我曾经向西到过空桐,向北经过涿鹿,向东逐渐靠近大海,向南在江淮一带游历,到那些年长的人那里,他们都各自常常谈到黄帝、尧、舜活动的地方,风尚教化本来就各不相同。
总之,不背离古代典籍的说法比较接近事实。
我看《春秋》《国语》,它们对《五帝德》《帝系姓》有很多阐释,只是没有深入地考究,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都不是虚假的。
古代的典籍残缺不全已经有很长时间了,那些散失的内容常常在其他的记载中出现。
如果不是喜好学习、深入思考、领会其中的意思,本来就很难对见识浅薄、孤陋寡闻的人说清楚。
我把这些都综合编排,选择那些言辞特别严谨可信的,所以写成这篇本纪放在书的开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