飢腸慕羶腥,如渴待拾法。
雖窮爪掌勞,不助脣吻溼。
屬厭能幾何。忍復貴難得。
三犧良可哀,一割儻未急,
貪夫恣糜爛,粱稻委鵝鴨。
鸞刀久紛綸,餘胾猶在幕。
寧思百畝間,功大等黔赤。
翻令雜雜豚,就死不見白。
置食爲三嘆,起坐或忘幘。
若人妙箴規,隱惻鬼神泣。
由儀見古風。未使斯文缺。
藥石知良醫,樂餌止過客。
仁言可紳書,善應知響集。
飢餓的腸胃渴望着腥羶之物,如同乾渴時急切等待獲取辦法。
雖然窮困使得手腳勞碌,卻不能讓嘴脣溼潤。
滿足口腹之慾又能有多少呢。
怎能忍心再次追求那難得的美味。
用三牲祭祀本就很可悲,一次宰殺如果不是很急迫,貪婪的人肆意地讓其糜爛,把好的穀物都給了鵝鴨。
鸞刀長久地忙碌切割,剩下的肉還在案板上。
怎麼不想想那百畝田地間,功勞大得如同勤勞的黔首百姓。
反而讓那些雜種的豬,到死都不見清白。
放置食物讓人多次嘆息,起身坐下有時都忘了戴頭巾。
如果有人精妙地進行規誡,那隱惻之情連鬼神都會哭泣。
由此可以看到古代的風尚。
不能讓這斯文缺失。
藥石能知曉好的醫生,動聽的話語只能留住過往的客人。
仁厚的言語可以寫在紳帶上,善良應該知道會有響應聚集。
需注意,這可能不是一首大衆熟知的經典古詩詞,在具體理解和翻譯上可能會存在一定差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