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萨都剌的 《念奴嬌·登石頭城次東坡韻》
翻譯: 夕陽西下,沒有人在松樹林的小路上,只見鬼火忽高忽低,時明時滅。 需要注意的是,這句詩中的“鬼火”是一種自然現象,是磷火的俗稱,在古代詩詞中常被用來營造一種陰森的氛圍。在現代科學的解釋中,“鬼火”是人體骨骼中的磷元素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自燃現象。在翻譯這句詩時,我們儘量保持了原詩的意境和氛圍,但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應該用科學的知識來理解這種現象,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恐懼和誤解。
賞析: 此句營造出一種陰森詭異、空寂幽冷的氛圍。落日西沉,無人的鬆徑更顯寂靜,鬼火忽高忽低,明滅閃爍。“無人”強調了環境的孤寂,“鬼火”增添了神祕恐怖之感。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描寫,展現出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,透露出對未知與黑暗的恐懼,也讓讀者感受到一種深深的蒼涼與落寞。
石頭城上,望天低吳楚,眼空無物。指點六朝形勝地,惟有青山如壁。蔽日旌旗,連雲檣櫓,白骨紛如雪。一江南北,消磨多少豪傑。
寂寞避暑離宮,東風輦路,芳草年年發。落日無人鬆徑裏,鬼火高低明滅。歌舞尊前,繁華鏡裏,暗換青青發。傷心千古,秦淮一片明月!
在石頭城上,仰望天空,覺得吳楚之地的天空很低,目光所及空曠沒有別的東西。
指點這六朝形勝的地方,只有那青山如同牆壁。
遮天蔽日的軍旗,連接雲端的戰船,戰士的白骨紛紛如同雪花。
大江南北,消磨掉了多少英雄豪傑。
寂寞的避暑離宮,東風吹過帝王車駕走過的道路,芳草年年生長。
落日時分在無人的松樹林小徑裏,鬼火忽高忽低地閃爍明滅。
在歌舞的酒樽前,在繁華的鏡子裏,暗暗地變換着烏黑的頭髮。
傷心千古以來,只有秦淮河上那一片明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