浣花溪记

钟惺
钟惺 (明代)

  出成都南门,左为万里桥。西折纤秀长曲,所见如连环、如玦、如带、如规、如钩,色如鉴、如琅玕、如绿沉瓜,窈然深碧,潆回城下者,皆浣花溪委也。然必至草堂,而后浣花有专名,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。  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,溪时远时近。竹柏苍然,隔岸阴森者尽溪,平望如荠。水木清华,神肤洞达。自宫以西,流汇而桥者三,相距各不半里。舁夫云通灌县,或所云“江从灌口来”是也。   人家住溪左,则溪蔽不时见,稍断则复见溪。如是者数处,缚柴编竹,颇有次第。桥尽,一亭树道左,署曰“缘江路”。过此则武侯祠。祠前跨溪为板桥一,覆以水槛,乃睹“浣花溪”题榜。过桥,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,溪周之,非桥不通,置亭其上,题曰“百花潭水”。由此亭还度桥,过梵安寺,始为杜工部祠。像颇清古,不必求肖,想当尔尔。石刻像一,附以本传,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。碑皆不堪读。   钟子曰:杜老二居,浣花清远,东屯险奥,各不相袭。严公不死,浣溪可老,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!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。穷愁奔走,犹能择胜,胸中暇整,可以应世,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。  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,出城欲雨,顷之霁。使客游者,多由监司郡邑招饮,冠盖稠浊,磬折喧溢,迫暮趣归。是日清晨,偶然独往。楚人钟惺记。

浣花溪记翻譯

出了成都的南门,左边是万里桥。

向西折行,细而美、长而弯,所看到的像连环、像玉玦、像衣带、像圆规、像弯钩,颜色像镜子、像美玉、像绿沉瓜,幽深而澄澈碧绿,萦绕在城墙下的,都是浣花溪的水流。

然而一定要到草堂,然后才有“浣花”这一专门名称,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里。

走了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,溪水有时远有时近。

竹柏苍翠,隔岸阴森一片的都是溪水,平视望去像荠菜。

水的气色和树木的姿态清幽而秀丽,让人神清气爽、心境开朗。

从青羊宫往西,流淌汇聚而建桥的有三座,彼此相距都不到半里。

轿夫说通向灌县,也许所说的“江水是从灌口流来的”就是这条江。

人家住在溪水左边,就被溪遮住不能常常看见,稍有空断就又能看见溪水。

像这样的地方有好几处,用柴草编扎篱笆,很有次序。

桥的尽头,路左边立着一座亭子,写着“缘江路”。

过了这里就是武侯祠。

祠前有一座板桥跨过溪水,上面盖有栏杆,才看到“浣花溪”的匾额。

过了桥,有一个小洲像梭子一样横斜着插入水中,溪水环绕着它,没有桥就不通,在上面建了亭子,题名为“百花潭水”。

从这个亭子回头再过桥,经过梵安寺,才是杜工部祠。

杜甫的像很古朴,不一定追求很像,想来应当是这样。

有一块石刻的像,附有杜甫的传记,是何仁仲在担任华阳别驾时所制作的。

碑上的字都不能认读了。

钟惺说:杜甫的两处居所,浣花溪显得清远,东屯显得险奥,各不相同。

假如严武不死,杜甫就可在浣花溪终老,患难时对于朋友的意义太重大了啊!然而上天让这位老人增添了夔门一段奇特经历。

他在穷困愁苦中奔走,还能选择胜景,胸怀闲适从容,可以应付世事,就像孔子穿着便服住在司城贞子家里一样。

这时是万历辛亥年十月十七日,出城的时候想要下雨,不一会儿就天晴了。

差使客人游览的,大多由监司、郡守、县令邀请去饮酒,官帽车盖很多很杂乱,弯腰鞠躬喧闹不已,傍晚急忙回家。

这一天清晨,我偶然独自前往。

楚地人钟惺记。

更多钟惺的詩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