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人大全

穀梁赤

穀梁赤 (先秦)

穀梁赤,戰國經學家。名或作喜、寘、俶,字子始,山東省菏澤定陶人。相傳爲子夏弟子。治《春秋》,初僅口說流傳,至穀梁赤,爲《春秋》殘亡,多所遺失,乃爲經作傳,稱《春秋穀梁傳》。

劉啓

劉啓 (两汉)

漢景帝劉啓(公元前188年—公元前141年),是漢文帝劉恆的長子,母親是漢文帝皇后竇氏(即竇太后),出生於代地中都(今山西平遙縣西南)。西漢第六位皇帝,在位16年,諡號孝景皇帝,無廟號。終年48歲。劉啓在位期間,削諸侯封地,平定七國之亂,鞏固中央集權,勤儉治國,發展生產,他統治時期與其父漢文帝統治時期合稱爲文景之治。

武元衡

武元衡 (唐代)

武元衡(758―815),唐代詩人、政治家,字伯蒼。緱氏(今河南偃師東南)人。武則天曾侄孫。建中四年,登進士第,累闢使府,至監察御史,後改華原縣令。德宗知其才,召授比部員外郎。歲內,三遷至右司郎中,尋擢御史中丞。順宗立,罷爲右庶子。憲宗即位,復前官,進戶部侍郎。元和二年,拜門下侍郎平章事,尋出爲劍南節度使。元和八年,徵還秉政,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。贈司徒,諡忠愍。《臨淮集》十卷,今編詩二卷。

洪昇

洪昇 (清代)

洪昇(1645~1704),清代戲曲作家、詩人。字昉思,號稗畦,又號稗村、南屏樵者。漢族,錢塘(今浙江杭州市)人。生於世宦之家,康熙七年(1668)北京國子監肄業,二十年均科舉不第,白衣終身。代表作《長生殿》歷經十年,三易其稿,於康熙二十七年(1688)問世後引起社會轟動。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《長生殿》,而被劾下獄,革去太學生籍,後離開北京返鄉。晚年歸錢塘,生活窮困潦倒。康熙四十三年,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《長生殿》,洪昇應邀前去觀賞,事後在返回杭州途中,於烏鎮酒醉後失足落水而死。洪昇與孔尚任並稱“南洪北孔”。

西鄙人

西鄙人 (唐代)

西鄙人,意爲西北邊境人,相傳爲唐代五言民歌《哥舒歌》的作者。這首民歌通過對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的歌頌,表達了各族人民對和平生活的嚮往,平樸自然,雄渾粗獷,流傳至今。

方以智

方以智 (宋代)

方以智(1611—1671),明代著名哲學家、科學家。字密之,號曼公,又號鹿起、龍眠愚者等,漢族,安徽桐城人。崇禎13年進士,官檢討。弘光時爲馬士英、阮大鋮中傷,逃往廣東以賣藥自給。永曆時任左中允,遭誣劾。清兵入粵後,在梧州出家,法名弘智,發憤著述同時,祕密組織反清復明活動。康熙10年3月,因“粵難”被捕,十月,於押解途中自沉於江西萬安惶恐灘殉國。學術上方以智家學淵源,博採衆長,主張中西合璧,儒、釋、道三教歸一。一生著述400餘萬言,多有散佚,存世作品數十種,內容廣博,文、史、哲、地、醫藥、物理,無所不包。

王逸

王逸 (两汉)

王逸,東漢著名文學家,《楚辭章句》作者。字叔師,南郡宜城(今湖北襄陽宜城)人。安帝時爲校書郎,順帝時官侍中。官至豫州刺史,豫章太守。參加編修《東觀漢紀》,尤擅長文學,所著賦、誄、書、論及雜文21篇,又做《漢詩》123篇,後人將其整理成集,名爲《王逸集》,多已亡佚,唯有《楚辭章句》一種完整地流傳下來了。所作《楚辭章句》,是《楚辭》最早的完整注本,頗爲後世學者所重視。

莊忌

莊忌 (先秦)

莊忌(約前188-前105)西漢辭賦家。會稽吳(今蘇州吳縣)人。因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名嚴忌,與鄒陽、枚乘等唱和,是梁孝王門下著名辭賦家。作品僅存哀時命一篇。 此賦感嘆屈原生不逢時,空懷壯志而不得伸。是詠屈賦中的佳品。此賦純屬騷體,保持了由賈誼開創的西漢早期騷賦所具有的特點。感情真摯,篇幅短小精悍,是詠屈賦中的佳品。

石崇

石崇 (魏晋)

石崇(249年—300年),字季倫,小名齊奴。渤海南皮(今河北南皮東北)人。西晉開國元勳石苞第六子,西晉時期文學家、大臣、富豪,“金谷二十四友”之一。

嚴羽

嚴羽 (宋代)

嚴羽,南宋詩論家、詩人。字丹丘,一字儀卿,自號滄浪逋客,世稱嚴滄浪。邵武莒溪(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)人。生卒年不詳,據其詩推知主要生活於理宗在位期間,至度宗即位時仍在世。一生未曾出仕,大半隱居在家鄉,與同宗嚴仁、嚴參齊名,號“三嚴”;又與嚴肅、嚴參等8人,號“九嚴”。嚴羽論詩推重漢魏盛唐、號召學古,所著《滄浪詩話》名重於世,被譽爲宋、元、明、清四朝詩話第一人。

蔣士銓

蔣士銓 (清代)

蔣士銓(1725—1784)清代戲曲家,文學家。字心餘、苕生,號藏園,又號清容居士,晚號定甫。鉛山(今屬江西)人。乾隆二十二年進士,官翰林院編修。乾隆二十九年辭官後主持蕺山、崇文、安定三書院講席。精通戲曲,工詩古文,與袁枚、趙翼合稱江右三大家。士銓所著《忠雅堂詩集》存詩二千五百六十九首,存於稿本的未刊詩達數千首,其戲曲創作存《紅雪樓九種曲》等四十九種。

楊億

楊億 (宋代)

楊億(974—1020)北宋文學家,“西昆體”詩歌主要作家。字大年,建州浦城(今屬福建浦城縣)人。年十一,太宗聞其名,詔送闕下試詩賦,授祕書省正字。淳化中賜進士,曾爲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,官至工部侍郎。性耿介,尚氣節,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。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,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。卒諡文,人稱楊文公。

章謙亨

章謙亨 (宋代)

章謙亨(生卒年不詳)字牧叔,,吳興(今浙江湖州)人。紹定間,爲鉛山令,爲政寬平,人稱生佛,家置像而祀,勒石章巖,以志不忘。歷官京西路提舉常平茶鹽。嘉熙二年(1238),除直祕閣,爲浙東提刑,兼知衢州。《全宋詞》輯其詞九首。

徐璣

徐璣 (宋代)

徐璣(1162~1214)字致中,又字文淵,號靈淵,浙江溫州永嘉鬆臺里人。祖籍福建晉江安海徐狀元巷人,唐狀元徐晦之裔。“皇考潮州太守定, 始爲溫州永嘉人”。福建晉江徐定第三子,受父“致仕恩”得職,浮沉州縣, 爲官清正,守法不阿,爲民辦過有益之事。“詩與徐照如出一手,蓋四靈同一機軸,而二人才分尤相近”(紀昀《四庫全書總目錄》)有《二激亭詩集》。 亦喜書法,“無一食去紙筆;暮年,書稍近《蘭亭》”(葉適《徐文淵墓誌銘》)後改長泰令,未至官即去世。

鮑防

鮑防 (唐代)

鮑防(722年--790年),字子慎,襄州襄陽(今湖北襄陽)人。唐朝官員、詩人。天寶十二年(753年)考中進士科,歷任節度使府僚屬。大曆五年(770年)召入朝廷任職方員外郎。後召入朝廷任御史大夫,歷任福建、江西觀察使,又召入朝廷授任左散騎常侍。跟隨唐德宗李適到奉天,升任禮部侍郎,封東海郡公。貞元元年(785年),鮑防主持策試賢良方正科。後不得志去世,享年六十九歲,追贈太子少保,諡號宣。

屈大均

屈大均 (清代)

屈大均(1630—1696)明末清初著名學者、詩人,與陳恭尹、梁佩蘭並稱“嶺南三大家”,有“廣東徐霞客”的美稱。字翁山、介子,號萊圃,漢族,廣東番禺人。曾與魏耕等進行反請活動。後爲僧,中年仍改儒服。詩有李白、屈原的遺風,著作多毀於雍正、乾隆兩朝,後人輯有《翁山詩外》、《翁山文外》、《翁山易外》、《廣東新語》及《四朝成仁錄》,合稱“屈沱五書”。

韓疁

韓疁 (宋代)

韓疁,生卒年不詳,字子耕,號蕭閒,有蕭閒詞一卷,不傳。共存詞6首。趙萬里有輯本。

吳隱之

吳隱之 (魏晋)

吳隱之(?—414),字處默,東晉濮陽鄄城人,生當東晉後期。曾任中書侍郎,左衛將軍,廣州刺史等職,官至度支尚書,著名廉吏。

曾公亮

曾公亮 (宋代)

曾公亮(998年-1078年)北宋著名政治家、軍事家、軍火家、思想家。字明仲,號樂正,漢族,泉州晉江(今福建泉州市)人。仁宗天聖二年進士,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,歷官知縣、知州,知府、知制誥、翰林學士、端明殿學士,參知政事,樞密使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。封兗國公,魯國公,卒贈太師、中書令,配享英宗廟廷,賜諡宣靖。曾公亮與丁度承旨編撰《武經總要》,爲中國古代第一部官方編纂的軍事科學百科全書。

包融

包融 (唐代)

唐詩人,開元初,與賀知章、張旭、張若虛皆有名,號吳中四士。張九齡引爲懷州司馬,遷集賢直學士、大理司直。子何、佶,世稱二包,各有集。融詩今存八首。

李攀龍

李攀龍 (明代)

李攀龍(1514—1570)字於鱗,號滄溟,漢族,歷城(今山東濟南)人。明代著名文學家。繼“前七子”之後,與謝榛、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,爲“後七子”的領袖人物,被尊爲“宗工巨匠”。主盟文壇20餘年,其影響及於清初。

吳琚

吳琚 (宋代)

吳琚(約公元1189年前後在世)南宋書法家,字居父,號雲壑,汴(今河南開封)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宋孝宗淳熙末前後在世。主要活動於孝宗、光宗和寧宗三朝。太寧郡王、衛王吳益之子,宋高宗吳皇后之侄。性寡嗜,日臨古帖以自娛。習吏事。乾道九年(1173)以恩蔭授臨安通判。其後歷尚書郎,鎮安軍節度使。復知明州,兼沿海制置使。寧宗時,知鄂州,再知慶元府。嘗使金,金人重其信義。位至少師,判建康府兼保守,世稱“吳七郡王”。卒,諡忠惠。

張玉娘

張玉娘 (宋代)

張玉娘,字若瓊,自號一貞居士,松陽人。生於宋淳祐十年(公元1250年),卒於南宋景炎元年(公元1276年),僅活到27歲。她出生在仕宦家庭,曾祖父是淳熙八年進士,祖父做過登士郎。父親曾任過提舉官。她自幼飽學,敏慧絕倫,詩詞尤得風人體。後人將她與李清照、朱淑貞、吳淑姬並稱宋代四大女詞人。

淮南小山

淮南小山 (两汉)

西漢淮南王劉安的一部分門客的共稱。今僅存辭賦《招隱士》 1篇。《漢書·藝文志》著錄“淮南王羣臣賦四十四篇”,《招隱士》當是其中僅存的1篇。此篇始見於東漢王逸的《楚辭章句》,題爲淮南小山作,然而蕭統《文選》則題劉安作。關於文章寫作的背景,說法也不一。王逸說是小山之徒“閔傷屈原”之作,王夫之《楚辭通釋》說是淮南小山“爲淮南王召致山谷潛伏之士”而作,而不少研究者則以爲是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的作品。

文徵明

文徵明 (明代)

文徵明(1470年11月28日—1559年3月28日),原名壁(或作璧),字徵明。四十二歲起,以字行,更字徵仲。因先世衡山人,故號“衡山居士”,世稱“文衡山”,漢族,長州(今江蘇蘇州)人。明代著名畫家、書法家、文學家。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,詩、文、書、畫無一不精,人稱是“四絕”的全才。與沈周共創“吳派”,與沈周、唐伯虎、仇英合稱“明四家”(“吳門四家”)。詩宗白居易、蘇軾,文受業於吳寬,學書於李應禎,學畫於沈周。在詩文上,與祝允明、唐寅、徐禎卿 並稱“吳中四才子”。在畫史上與沈周、唐寅、仇英合稱“吳門四家”。

劉細君

劉細君 (两汉)

劉細君一般指烏孫公主。烏孫公主劉細君(?―前101年),西漢宗室,漢武帝劉徹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。元封六年(前105年),漢武帝爲抗擊匈奴,派使者出使烏孫國,烏孫王獵驕靡願與大漢通婚。漢武帝欽命劉細君和親烏孫,並令人爲之做一樂器,以解遙途思念之情,此樂器便是“阮”,亦稱 “秦琵琶”。獵驕靡死後,劉細君隨從烏孫國風俗,嫁於獵驕靡之孫軍須靡,生一女,名叫少夫。太初四年(前101年),劉細君去世。

翁宏

翁宏 (唐代)

[約公元九一五年前後在世]字大舉,桂林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不仕。入宋,寓居昭、賀間。與王元、廖融等交遊唱和。《宮詞》(一作《春殘》)等詩最爲當時所稱。所作詩今存三首。

西晉·李密

西晉·李密 (魏晋)

李密(224年—287年),字令伯,一名虔,犍爲武陽(今四川彭山)人。幼年喪父,母何氏改嫁,由祖母撫養成人。後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於鄉里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,博覽五經,尤精《春秋左傳》。初仕蜀漢爲尚書郎。蜀漢亡,晉武帝召爲太子洗馬,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、無人供養而力辭。歷任溫縣令、漢中太守。後免官,卒於家中。著有《述理論》十篇,不傳世。其生平見載《華陽國志》、《晉書》。代表作爲《陳情表》。

徐淑

徐淑 (两汉)

徐淑,東漢女詩人(約公元一四七年前後在世),隴西(今甘肅通渭)人。秦嘉,生卒年不詳。字士會。隴西(今屬甘肅)人,徐淑丈夫。桓帝時,爲郡吏,歲終爲郡上計簿使赴洛陽,被任爲黃門郎。後病死於津鄉亭。徐淑有詩集傳世。(《補續漢書藝文志》)所作今存《答秦嘉詩》一首及答書二篇。

倉央嘉措

倉央嘉措 (清代)

倉央嘉措(藏文:ཚངས་དབྱངས་རྒྱ་མཚོ།;Tshangs-dbyangs-rgya-mtsho1683.03.01-1706.11.15),門巴族,六世達賴喇嘛,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,西藏曆史上著名的詩人、政治人物。康熙三十六年(1697年)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·桑結嘉措認定爲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,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牀典禮。康熙四十四年(1705年)被廢,據傳在康熙四十五年(1706年)的押解途中圓寂。倉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,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,其中最爲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《倉央嘉措情歌》。

海瑞

海瑞 (明代)

海瑞(1514年-1587年),字汝賢,號剛峯,海南瓊山(今海口市)人。明朝著名清官。海瑞一生,經歷了正德、嘉靖、隆慶、萬曆四朝。他打擊豪強,疏浚河道,修築水利工程,力主嚴懲貪官污吏,禁止循私受賄,並推行一條鞭法,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,遂有“海青天”之譽。1587年(萬曆十五年),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。贈太子太保,諡忠介。海瑞死後,關於他的傳說故事,民間廣爲流傳。

歐陽詢

歐陽詢 (唐代)

歐陽詢(557年一641年),漢族,唐朝潭州臨湘(今湖南長沙)人,字信本,楷書四大家之一。南朝梁太平二年(公元557年)出生于衡州(今湖南衡陽),祖籍潭州臨湘(今湖南長沙)。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、褚遂良、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。代表作楷書有《九成宮醴泉銘》、《皇甫誕碑》、《化度寺碑》,行書有《仲尼夢奠帖》、《行書千字文》。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,有書法論著《八訣》、《傳授訣》、《用筆論》、《三十六法》。所寫《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》,《虞恭公溫彥博碑》,《皇甫誕碑 》被稱爲“唐人楷書第一”。

劉因

劉因 (元代)

劉因(1249~1293) 元代著名理學家、詩人。字夢吉,號靜修。初名駰,字夢驥。雄州容城(今河北容城縣)人。3 歲識字,6歲能詩,10歲能文,落筆驚人。年剛20,才華出衆,性不苟合。家貧教授生徒,皆有成就。因愛諸葛亮“靜以修身”之語,題所居爲“靜修”。元世祖至元十九年(1282)應召入朝,爲承德郎、右贊善大夫。不久藉口母病辭官歸。母死後居喪在家。至元二十八年,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爲官,他以疾辭。死後追贈翰林學士、資政大夫、上護軍、追封“容城郡公”,諡“文靖”。明朝,縣官鄉紳爲劉因建祠堂。

吳藻

吳藻 (清代)

吳藻,清(一七九九―一八六二)女。字蘋香,自號玉岑子,仁和(今杭州)。人。幼而好學,長則肆力於詞,又精繪事,嘗寫飲酒讀騷圖。著有香南雪北廬集、花簾書屋詩、花簾詞、讀騷圖曲。

江開

江開 (宋代)

江開(jiāng kāi),生卒年不詳,字開之,號月湖,安徽省廬江縣人。道光十五年(1835)舉人,官陝西咸陽知縣,詩、書、畫皆精。主要代表作:《菩薩蠻·商婦怨》

葉小鸞

葉小鸞 (明代)

葉小鸞(1616~1632) 明末才女。字瓊章,一字瑤期,吳江(今屬江蘇蘇州)人,文學家葉紹袁、沈宜修幼女。貌姣好,工詩,善圍棋及琴,又能畫,繪山水及落花飛碟,皆有韻致,將嫁而卒,有集名《返生香》。

謝莊

謝莊 (南北朝)

謝莊(421-466),字希逸,南朝宋文學家。陳郡陽夏人(今河南太康縣),出生於建康。他是謝弘微的兒子,大謝(謝靈運)的族侄。七歲能作文,二十歲左右入仕,在東宮任過洗馬、中舍人。稍後,在江州任廬陵王劉紹南中郎諮議參軍。元嘉二十六年(449),又隨雍州刺史隨王劉誕去襄陽,領記室。次年,北魏使者在彭城和劉宋談判,曾經問起謝莊的情況,可見其聲名遠布。以《月賦》聞名。由於歷仕宋文帝、宋孝武帝、宋明帝三朝,官至中書令,加金紫光祿大夫,故世稱“謝光祿”。

劉庭琦

劉庭琦 (唐代)

[唐]明皇時人。官萬年尉。開元八年(七二o)上禁約王公不令與外人交結,庭琦數與岐王範飲酒賦詩,拙爲雅州司戶。能精書學。《舊唐書·岐王範傳、書史會要》

楊果

楊果 (元代)

楊果,[1195-1269]字正卿,號西庵,祈州蒲陰(今河北安國縣)人。生於金章宗承安二年(宋慶元三年),金哀宗正大元年(1224)登進士第,官至參知政事,爲官以幹練廉潔著稱。卒,諡文獻。工文章,長於詞曲,著有《西庵集》。與元好問交好。其散曲作品內容多詠自然風光,曲辭華美,富於文采。明朱權《太和正音譜》評其曲“如花柳芳妍”。

高翥

高翥 (宋代)

高翥(1170~1241)初名公弼,後改名翥(音同“著”)。字九萬,號菊磵(古同“澗”),餘姚(今屬浙江)人。遊蕩江湖,布衣終身。是江南詩派中的重要人物,有“江湖遊士”之稱。高翥少有奇志,不屑舉業,以布衣終身。他遊蕩江湖,專力於詩,畫亦極爲出名。晚年貧困潦倒,無一椽半畝,在上林湖畔搭了個簡陋的草屋,小僅容身,自署“信天巢”。72歲那年,遊淮染疾,死於杭州西湖。與湖山長伴,倒是遂了他的心願。

祝允明

祝允明 (明代)

祝允明(1460—1527)字希哲,號枝山,因右手有六指,自號“枝指生”,又署枝山老樵、枝指山人等。漢族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他家學淵源,能詩文,工書法,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,流傳有“唐伯虎的畫,祝枝山的字”之說。祝枝山所書寫的“六體書詩賦卷”、“草書杜甫詩卷”、“古詩十九首”、“草書唐人詩卷”及“草書詩翰卷”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。並與唐寅、文徵明、徐禎卿齊名,明歷稱其爲“吳中四才子”之一。由於與唐寅遭際與共,情性相投,民間流傳着兩人的種種趣事。

張雨

張雨 (元代)

張雨(1283~1350)元代詩文家,號句曲外史,道名嗣真,道號貞居子曾從虞集受學,博學多聞,善談名理。詩文、詩文、書法、繪畫,清新流麗,有晉、唐遺意。年二十棄家爲道士,居茅山,嘗從開元宮王真人入京,欲官之,不就。

劉翰

劉翰 (宋代)

劉翰,字武子(一說武之),長沙(今屬湖南)人,光宗紹熙中前後在世。曾爲高宗憲聖吳皇后侄吳益子琚門客,有詩詞投呈張孝祥、范成大。久客臨安,迄以布衣終身。今存《小山集》一卷。事見《兩宋名賢小集》卷三○五、《沅湘耆舊集》前編卷二三小傳。   劉翰詩,以毛晉汲古閣影宋《六十家集》本爲底本。校以影印文淵閣《四庫全書·兩宋名賢小集》(簡稱名賢集),與新輯集外斷句合編爲一卷。劉翰做詩追隨“四靈”,王漁洋《香祖筆記》對其評價不高。

趙蕃

趙蕃 (宋代)

趙蕃(1143年~1229年),字昌父,號章泉,原籍鄭州。理宗紹定二年,以直祕閣致仕,不久卒。諡文節。

繁欽

繁欽 (魏晋)

繁欽(?-218)字休伯,東漢潁川(今河南禹縣)人。曾任丞相曹操主簿,以善寫詩、賦、文章知名於世。

樂鈞

樂鈞 (清代)

樂鈞(1766-1814,一說1816卒),原名宮譜,字效堂,一字元淑,號蓮裳,別號夢花樓主。江西撫州府臨川長寧高坪村(今屬金溪縣陳坊積鄉高坪村)人。清代著名文學家。從小聰敏好學,秀氣孤秉,喜作駢體文,利文20卷。弱冠補博士弟子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)由學使翁方綱拔貢薦入國子監,聘爲怡親王府教席。嘉慶六年(1801)鄉試中舉,怡親王欲留,樂鈞以母老辭歸。後屢試不弟,未入仕途,先後遊歷於江淮、楚、粵之間,江南大吏爭相延聘,曾主揚州梅花書院講席。嘉慶十九年,因母去世過分傷心,不久亦卒。

張栻

張栻 (宋代)

張栻是南宋中興名相張浚之子。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,湖湘學派集大成者。與朱熹、呂祖謙齊名,時稱“東南三賢”。官至右文殿修撰。著有《南軒集》。

孔紹安

孔紹安 (唐代)

孔紹安(約577-622),字不詳,越州山陰人,孔奐長子,孔子三十三代孫。生於陳宣帝太建九年,約卒於唐高祖武德中年,約四十六歲。少於兄紹新俱以文詞知名。年十三,陳亡入隋,徙居京兆鄂縣,閉門讀書,誦古文集數十萬言。外兄虞世南異之。與詞人孫萬壽爲忘年之好,時人稱爲“孫、孔”。大業末,爲監察御史。李淵討賊河東,紹安爲監軍。李淵受禪,紹安自洛陽間行來奔,拜內史舍人,賜齎甚厚。嘗因侍宴應詔詠石榴詩云:“只爲時來晚,開花不及春”。爲人稱誦。尋詔撰梁史,未就而卒。紹安著有文集五十卷,(舊唐書志作三卷,本傳作五卷。此從新唐書志)傳於世。

嚴遂成

嚴遂成 (清代)

嚴遂成(1694—?)約清高宗乾隆初(1736年前後)在世,字崧佔(一作崧瞻),號海珊,烏程(今浙江湖州)人。雍正二年(1724)進士,官山西臨縣知縣。乾隆元年(1736)舉“博學鴻詞”,值丁憂歸。後補直隸阜城知縣。遷雲南嵩明州知府,創辦鳳山書院。後起歷雄州知州,因事罷。在官盡職,所至有聲。復以知縣就補雲南,卒官。

陶宏景

陶宏景 (南北朝)

陶弘景(456年~536年),字通明,號華陽隱居,人稱“山中宰相”,南朝梁時丹陽秣陵(今江蘇南京)人。中國南朝齊、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、醫藥家、煉丹家、文學家,晚號華陽隱居,卒諡貞白先生。南朝南齊南梁時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