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顶一茅茨,直上三十里。
扣关无僮仆,窥室唯案几。
若非巾柴车,应是钓秋水。
差池不相见,黾勉空仰止。
草色新雨中,松声晚窗里。
及兹契幽绝,自足荡心耳。
虽无宾主意,颇得清净理。
兴尽方下山,何必待之子。
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,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。
轻扣柴门竟无童仆回问声,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。
主人不是驾着巾柴车外出,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钓鱼
错过了时机不能与他见面,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。
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,晚风将松涛声送进窗户里。
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,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荡涤。
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,却已经领悟到清净的道理。
玩到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,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。
丘为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幽之境。
诗中开篇“绝顶一茅茨,直上三十里”,展现了山顶茅茨的高远僻静,凸显其独特位置。
“扣关无僮仆,窥室唯案几”进一步渲染了此处的清幽与寂静。
诗人推测主人“若非巾柴车,应是钓秋水”,虽未见到主人,但已可想见其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。
“差池不相见,黾勉空仰止”流露出遗憾之情。
接下来“草色新雨中,松声晚窗里”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,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氛围。
“及兹契幽绝,自足荡心耳”表明诗人在此处感受到了心灵的涤荡。
“虽无宾主意,颇得清净理”,即使没有主人相伴,也体悟到了清净之理。
最后“兴尽方下山,何必待之子”,尽显诗人的随性洒脱。
整首诗意境深远,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心境巧妙融合,体现了丘为对清幽之境的喜爱与向往,也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超凡的心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