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州州學記

李覯
李覯 (宋代)

  皇帝二十有三年,制詔州縣立學。惟時守令,有哲有愚。有屈力殫慮,祗順德意;有假官借師,苟具文書。或連數城,亡誦絃聲。倡而不和,教尼不行。   三十有二年,范陽祖君無澤知袁州。始至,進諸生,知學宮闕狀。大懼人材放失,儒效闊疏,亡以稱上意旨。通判潁川陳君侁,聞而是之,議以克合。相舊夫子廟,狹隘不足改爲,乃營治之東。厥土燥剛,厥位面陽,厥材孔良。殿堂門廡,黝堊丹漆,舉以法。故生師有舍,庖廩有次。百爾器備,並手偕作。工善吏勤,晨夜展力,越明年成。   舍菜且有日,盱江李覯諗於衆曰:“惟四代之學,考諸經可見已。秦以山西鏖六國,欲帝萬世,劉氏一呼,而關門不守,武夫健將,賣降恐後,何耶?詩書之道廢,人惟見利而不聞義焉耳。孝武乘豐富,世祖出戎行,皆孳孳學術。俗化之厚,延於靈、獻。草茅危言者,折首而不悔;功烈震主者,聞命而釋兵;羣雄相視,不敢去臣位,尚數十年。教道之結人心如此。今代遭聖神,爾袁得賢君,俾爾由庠序,踐古人之跡。天下治,則譚禮樂以陶吾民:一有不幸,尤當仗大節,爲臣死忠,爲子死孝。使人有所賴,且有所法。是睢朝家教學之意。若其弄筆墨以徼利達而已,豈徒二三子之羞,抑亦爲國者之憂。”   此年實至和甲午,夏某月甲子記。

袁州州學記翻譯

皇帝在位二十三年時,下詔書命令各州縣設立學校。

當時的地方長官,有的賢明,有的愚昧。

有的竭盡全力、殫精竭慮,恭敬地順從皇帝的旨意;有的假借官府和老師之名,只是隨便寫些文書應付。

有的接連幾座城邑,都聽不到誦讀和彈琴的聲音。

倡導而無人應和,教育之事停滯不行。

到了三十二年,范陽的祖無澤任袁州知州。

剛到任,就召集儒生,瞭解到學宮破敗的情況。

他非常擔心人才流失,儒家的教化作用不能發揮,無法符合皇帝的旨意。

通判潁川的陳侁,聽到這件事表示贊同,商議如何能夠達成一致。

他們查看了舊的夫子廟,地方狹小不足以改建,就在它的東邊營造新的。

那裏的土地乾燥堅硬,位置向陽,建築材料非常好。

殿堂、大門、走廊,都按照規範來修建。

所以學生和老師有了房屋,廚房和糧倉有了次序。

各種器具完備,大家齊心協力一起勞作。

工匠技藝高超,官吏勤勉努力,日夜施工,到第二年就建成了。

舉行釋菜禮的日子快要到了,盱江的李覯對衆人說:“只有四代的學校,考查各種經典就可以知道了。

秦朝憑藉崤山以西的力量與六國激烈爭鬥,想要稱帝萬世,可是劉邦一聲呼喊,函谷關就守不住了,那些勇猛的武將,爭着投降,唯恐落後,這是爲什麼呢?是詩書的道義被廢棄了,人們只看到利益而聽不到道義了。

漢武帝憑藉雄厚的財富,漢世祖出身於行伍,都孜孜不倦地學習儒術。

風俗教化的深厚,延續到靈帝、獻帝。

那些以平民身份直言進諫的人,即使被殺頭也不後悔;功勞大到讓君主震懼的人,聽到命令就交出兵權;各路羣雄相互對峙,幾十年都不敢稱帝。

教育對凝聚人心能起到這樣的作用。

如今本朝遭遇聖明的君主,你們袁州又有賢明的長官,使你們能通過學校教育,遵循古人的足跡。

天下太平的時候,就談論禮樂來陶冶我們的百姓;一旦有不幸的事發生,尤其應當堅守大節,做臣子的要盡忠而死,做兒子的要盡孝而死。

讓人們有所依靠,並且有可以效法的榜樣。

這就是朝廷辦學的用意。

如果只是舞文弄墨來追求功名利祿,那不僅是你們幾個人的恥辱,也是國家的憂慮。

” 這一年實際上是至和甲午年,夏季某個甲子日記錄。

更多李覯的名句

人言落日是天涯,望極天涯不見家。
已恨碧山相阻隔,碧山還被暮雲遮。
漸老多憂百事忙,天寒日短更心傷。
春水別來應到海,小松生命合禁霜。
壺中若逐仙翁去,待看年華幾許長。

更多李覯的詩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