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人大全

吳激

吳激 (宋代)

吳激(1090~1142)宋、金時期的作家、書畫家。字彥高,自號東山散人,建州(今福建建甌)人。北宋宰相吳栻之子,書畫家米芾之婿,善詩文書畫,所作詞風格清婉,多家園故國之思,與蔡鬆年齊名,時稱“吳蔡體”,並被元好問推爲“國朝第一作手”。

石象之

石象之 (宋代)

石象之,生卒年不詳,北宋文人。字簡夫,越州新昌(今屬浙江)人,石待聘之子。仁宗慶曆二年(1042)進士,官太常博士、太子中允,以文學名世。

孫逖

孫逖 (唐代)

孫逖(696~761) 唐朝大臣、史學家,今東昌府區沙鎮人。自幼能文,才思敏捷。曾任刑部侍郎、太子左庶子、少詹事等職。有作品《宿雲門寺閣》《贈尚書右僕射》《晦日湖塘》等傳世。

江盈科

江盈科 (明代)

江盈科,字進之,號綠蘿山人。湖南桃源人,明萬曆二十年進士,先後歷任長洲縣令、大理寺正、戶部員外郎、卒於四川提學副使任上。是明朝晚期文壇“公安派”的重要成員之一,詩文理論主張爲文應抒發當時代個人的真性情,反對“文必秦漢、詩必盛唐”說法,極力贊成靈性說。

李朝威

李朝威 (唐代)

李朝威(約766—820),隴西人,唐代著名傳奇作家。他的作品僅存《柳毅傳》和《柳參軍傳》兩篇。其《柳毅傳》被魯迅先生與元稹的《鶯鶯傳》相提並論。他本人也被後來的一些學者譽之爲傳奇小說的開山鼻祖。

鄭域

鄭域 (宋代)

生卒年均不詳,約宋光宗紹熙中前後在世。淳熙十一年(1184)進士。曾倅池陽。慶元二年(公元1196年)隨張貴謨使金,著有燕谷剽聞二卷,記金國事甚詳。嘉定中官行在諸司糧料院幹辦。域能詞,花菴詞選中錄存五首。趙萬里《校輯宋金元人詞》輯有《鬆窗詞》一卷。楊慎《詞品》卷四謂其《 昭君怨》詠梅詞“興比甚佳”,又《畫堂春·春思》詞“樂府多傳之”。

王彥威

王彥威 (唐代)

王彥威 ,太原人。世儒家,少孤貧苦學,尤通《三禮》。無由自達,元和中游京師,求爲太常散吏。卿知其書生,補充檢討官。彥威於禮閣掇拾自隋已來朝廷沿革、吉凶五禮,以類區分,成三十卷獻之,號曰《元和新禮》,由是知名,特授太常博士。

胡仔

胡仔 (宋代)

胡仔(1110~1170) ,北宋著名文學家。字元任,胡舜陟次子。績溪(今屬安徽)人。宣和(1119~1126)年間寓居泗上,以父蔭補將仕郎,授迪功郎,監潭州南嶽廟,升從仕郎。紹興六年(1136),隨父任去廣西。

崔日用

崔日用 (唐代)

崔日用,唐朝大臣,詩人。進士出身,爲芮城尉。先是攀附武三思,後附唐玄宗。在誅除太平公主前,玄宗跟崔日用討論,日用說:“太平公主謀逆有期,陛下往在宮府(太子),欲有討捕,猶是子道臣道,須用謀用力。今既光臨大寶,但須下一制,誰敢不從?”並建議“先定北軍”,七月初四,玄宗完全按照崔日用的計劃行事。遂誅太平公主。史稱崔日用“每朝廷有事,轉禍爲福,以取富貴”。封齊國公。

談遷

談遷 (清代)

談遷(1594~1657),明末清初史學家。原名以訓,字仲木,號射父。明亡後改名遷,字孺木,號觀若,自稱“江左遺民”。浙江海寧(今浙江海寧西南)人。終生不仕,以傭書、作幕僚爲生。喜好博綜,子史百家無不致力,對明代史事尤其注心。著有《國榷》一書。50多歲完成原稿,但被小偷偷走,在受到打擊後,他便從痛苦中掙脫出來,編著一部新的《國榷》。新的《國榷》共104卷,428萬4千字。

夏元鼎

夏元鼎 (宋代)

夏元鼎[約公元1201年前後在世]字宗禹,永嘉(今浙江永嘉)人。南宋時期人。

江湜

江湜 (清代)

江湜 (shí )(1818~1866)清代詩人。字持正,又字弢叔,別署龍湫院行者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,諸生。三與鄉試,皆不第,出爲幕友,歷山東、福建等省。在京師得親戚資助,捐得浙江候補縣丞。咸豐十年,奔走避兵,憂憤而死。詩宗宋人,多危苦之言。有《伏敔堂詩錄》。《吳中先賢譜》 蘇文 編繪。

利登

利登 (宋代)

利登(生卒年不詳)字履道,號碧澗,南城(今屬江西)人,一說金川(今屬四川)人。

劉一止

劉一止 (宋代)

劉一止(1078~1160)字行簡,號太簡居士,湖州歸安(今浙江湖州)人。宣和三年進士,累官中書舍人、給事中,以敷文閣直學士致仕。爲文敏捷,博學多才,其詩爲呂本中、陳與義所歎賞。有《苕溪集》。

王仲舒

王仲舒 (唐代)

王仲舒(762—823)字弘中,幷州祁(今山西太原)人。唐朝文學家。少好學,工詩文。歷任蘇州刺史、洪州刺史、中書舍人等。元和年間(806—820),在南昌獎勵文學,文風盛開。還邀請當時擔任袁州刺史的韓愈來南昌,對南昌文學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。作有《滕王閣記》和《鍾陵送別》等。

李旦

李旦 (唐代)

唐睿宗李旦(662年6月22日[1] —716年7月13日),初名李旭輪,唐高宗李治第八子,武則天幼子,唐中宗李顯同母弟。初封殷王,領冀州大都督。他一生兩度登基,二讓天下,在位時間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(684年―690年)和景雲元年至延和元年(710年―712年),共在位8年。公元690年讓位於母后武則天,被封爲皇嗣。公元710年再度即位。公元712年禪位於子李隆基(唐玄宗),稱太上皇,居五年去世,享年五十五歲,廟號唐睿宗,諡號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,葬於橋陵。

趙汝愚

趙汝愚 (宋代)

趙汝愚(1140--1196),字子直,饒州餘干人,宋代漢恭憲王元佐七世孫。卒於宋寧宗慶元二年。宋建炎(1117—1130),遷居崇德縣洲錢(今桐鄉市洲泉鎮)。父應善,字彥遠,性孝悌,工詩翰,官至江南西路兵馬都監。早有大志。擢進士第一,籤書寧國事節度判官。召試職館,除祕書省正字。歷遷集英殿修撰,帥福建。紹熙二年,公元一一九一年召爲吏部尚書。遷知樞密院事,辭不拜。孝宗卒,適光宗疾,不能執喪。汝愚遣韓侂冑以內禪意請於憲聖太后,奉嘉王即皇帝位,即喪次命朱熹待制經筵,悉收召士君子之在外者進右丞相。

明本

明本 (元代)

明本(1263—1323),元朝僧人。俗姓孫,號中峯,法號智覺,西天目山住持,錢塘(今杭州)人。明本從小喜歡佛事,稍通文墨就誦經不止,常伴燈誦到深夜。24歲赴天目山,受道於禪宗寺,白天勞作,夜晚孜孜不倦誦經學道,遂成高僧。仁宗曾賜號“廣慧禪師”,並賜諡“普應國師”。憩止處曰幻住山房。

張建封

張建封 (唐代)

[唐](公元七三五年至八oo年)字本立,鄧州南陽人,寓居兗州。生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,卒於德宗貞元十六年,年六十六歲。少喜文章,能辯論,慷慨尚氣,以功名自許。代宗詔李光弼進討蘇常盜,建封請前諭盜,一日降數千人。德宗時,李希烈反,建封拒戰有功,拜徐、泗、濠節度使。貞元中來朝。時宦者主宮市,諫章列上皆不納;建封得間言之,帝頗順聽。及還鎮,帝賦詩以餞,又以鞭賜之。後以病求代,代者未至而卒。建封著有文二百三十篇,《新唐書藝文志》傳於世。

沈自晉

沈自晉 (明代)

沈自晉(1583~1665),明末清初的著名戲曲家。字伯明,晚字長康,號西來,雙號鞠通。生於明萬曆癸未年九月十八日,卒於清康熙乙巳年二月二十六日,享年八十三歲。沈自晉出身於吳江沈氏家族,淡泊功名,待人溫厚,勤學博覽,富有文才。他更有非凡的音樂天賦,終生酷愛,鑽研不息,是劇壇江派的健將。著作有《黍離續奏》、《越溪新詠》、《不殊堂近草》等。

時彥

時彥 (宋代)

時彥(?—1107),字邦彥,河南開封(今河南開封)人。宋神宗元豐二年(1079)己未科狀元。存詞僅一首。

律然

律然 (清代)

[清]僧。字素風,海虞(今江蘇常熟)秦氏子,剃染長壽庵。工詩、畫,有息影齋詩鈔。《清畫家詩史》

凌廷堪

凌廷堪 (清代)

凌廷堪(1755-1809),字仲子,一字次仲。安徽歙縣人。少賦異稟,讀書一目十行,年幼家貧,凌廷堪弱冠之年方纔開始讀書。稍長,工詩及駢散文,兼爲長短句。仰慕其同鄉江永、戴震學術,於是究心於經史。乾隆五十四年(1790)應江南鄉試中舉,次年中進士,例授知縣,自請改爲教職,入選寧國府學教授。之後因其母喪到徽州,曾一度主講敬亭、紫陽二書院,後因阮元聘請,爲其子常生之師。晚年下肢癱瘓,畢力著述十餘年。

楊載

楊載 (元代)

楊載(1271—1323)元代中期著名詩人,與虞集、範梈、揭傒斯齊名,並稱爲“元詩四大家”。字仲弘,浦城(今福建浦城縣)人。延祐二年進士,授承務郎,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。楊載文名頗大,文章以氣爲主,詩作含蓄,頗有新的意境。

吳綺

吳綺 (清代)

吳綺(1619~1694) 清代詞人。字園次,一字豐南,號綺園,又號聽翁。江都(今江蘇揚州)人。順治十一年(1645)貢生、薦授弘文院中書舍人,升兵部主事、武選司員外郎。又任湖州知府,以多風力,尚風節,饒風雅,時人稱之爲"三風太守"。後失官,再未出仕。

李清臣

李清臣 (宋代)

[公元一0三二年至一一0二年]字邦直,魏人。生於宋仁宗明道元年,卒於徽宗崇寧元年,年七十一歲。七歲知讀書,日誦數千言。稍能爲文,因佛寺火,作浮圖火解,兄警奇之。韓琦聞其名,妻以侄女。舉進士,調邢州司戶參軍。應材識兼茂科,歐陽修壯其文,以比蘇軾。治平二年,(公元一0六五年)試閣策入等,授書郎籤書。神宗召爲兩朝史編修官,起居注,進知制誥。哲宗朝,範純仁去位,獨專中書,復青苗、免役諸法。計激帝怒,罷蘇轍官。徽宗立,爲門下侍郎。尋爲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,卒。清臣以儉自持至富貴不改。居官奉法,毋敢撓以私。清臣所爲文,簡重宏放,自成一家。

阮逸女

阮逸女 (宋代)

阮逸 ,字天隱,建州建陽(今屬福建)人。天聖五年(1027)進士。景佑二年(1035),典樂事。慶曆中,以詩得罪,除名貶竄遠州。皇佑中,特遷戶部員外郎。與胡瑗合著有《皇佑新樂圖記》。

張曙

張曙 (唐代)

張曙 (772-846),小字阿灰,一作阿咸,南陽(今屬河南)人。侍郎張禕之從子。(一說侄)。唐昭宗龍紀元年(889年)進士,官至拾遺。 曙工詩善詞,才名籍甚。頗爲鄉里所重。詞傳一首,或疑張泌作。

陳鳳儀

陳鳳儀 (宋代)

陳鳳儀 (?~?) 北宋成都樂妓。與張安道(方平)同時,爲其所寵愛。陳鳳儀作歌《一絡索》贈送他。今存詞1首。作品輯如《全宋詞》

段克己

段克己 (宋代)

段克己(1196~1254)金代文學家。字復之,號遁庵,別號菊莊。絳州稷山(今山西稷山)人。早年與弟成己並負才名,趙秉文目之爲“二妙”,大書“雙飛”二字名其居里。哀宗時與其弟段成己先後中進士,但入仕無門,在山村過着閒居生活。金亡,避亂龍門山中(今山西河津黃河邊),時人贊爲“儒林標榜”。蒙古汗國時期,與友人遨遊山水,結社賦詩,自得其樂。元憲宗四年卒,年五十九。工於詞曲,有《遁齋樂府》。

李持正

李持正 (宋代)

李持正,字季秉,莆田(今屬福建)人。少與叔伯輩的李宗師馳名太學,號大小李。政和五年(1115)進士,歷知德慶、南劍、潮陽。事蹟見《莆陽文獻傳》卷一五。吳曾《能改齋漫錄》卷一六:“樂府有《明月逐人來》詞,李太師撰譜,李持正制詞。持正又作《人月圓》令,尤膾炙人口。近時以爲王都尉作,非也。”存詞二首。

道潛

道潛 (宋代)

道潛(1043—1106)北宋詩僧。本姓何,字參寥,賜號妙總大師。於潛(今屬浙江臨安)浮村人。自幼出家。與蘇軾諸人交好,軾謫居黃州時,他曾專程前去探望。元祐中,住杭州智果禪院。因寫詩語涉譏刺,被勒令還俗。後得昭雪,復削髮爲僧。著有《參寥子集》。

蔡確

蔡確 (宋代)

蔡確(1037—1093),字持正,泉州郡城人,宋臣。舉仁宗嘉祐四年(1059年)進士,調州司理參軍。韓絳宣撫陝西時,見其有文才,薦於其弟開封府尹韓維屬下爲管幹右廂公事。

董士錫

董士錫 (清代)

董士錫,清朝嘉慶年間人,字晉卿,一字損甫,籍貫江蘇武進。副榜貢生,候選直隸州州判。幼從大母受《孝經》章句,及就外傅讀諸經史,悉能通解。年十六,從兩舅氏張皋文、宛鄰遊,承其指授,古文賦詩詞皆精妙,而所受虞仲翔《易》義尤精。顧家貧,非客遊無以爲養。館於張古餘、阮芸臺、方茶山、洪石農諸處,率名公卿也。所著《齊物論齋集》二十三卷,內《古賦》二卷,包世臣至推爲獨絕往代。並殫心陰陽五行家言,溯原於《易》,成《遁甲因是錄》二卷。尚有《遁甲通變錄》、《形氣正宗》等稿藏於家。

廖世美

廖世美 (宋代)

廖世美是生活於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詞人,生平無考,據傳是安徽省東至縣廖村人。

蔡挺

蔡挺 (宋代)

蔡挺(1014-1079)字子政,宋城(今河南商丘)人。景祐元年(1034)進士,官至直龍圖閣,知慶州,屢拒西夏犯邊。神宗即位,加天章閣待制,知渭州。治軍有方,甲兵整習,常若寇至。熙宋五年(1072),拜樞密副使,元豐二年卒,年六十六,諡敏肅。《宋史》、《東都事略》有傳。《宋史》本傳稱挺“渭久,鬱郁不自聊,寓意詞曲,有‘玉關人老’之嘆”。魏泰《東軒筆錄》卷六稱其詞“盛傳都下”。

洪秀全

洪秀全 (清代)

洪秀全(1814年1月1日-1864年6月1日,1864年5月26日或1864年5月24日也有可能),是太平天國以宗教名義發動民變的領袖,漢族客家人,原籍廣東嘉應州。洪秀全以一鄉村塾師走上武裝鬥爭道路,領導了規模空前的太平天國農民戰爭。

高珩

高珩 (明代)

高珩(一六一二年至一六九七年),始祖高全十世孫,字蔥佩,號念東,晚號紫霞道人,山東淄川人。生於明神宗萬曆四十年,卒於清聖祖康熙三十六年,年八十六歲。明崇禎十六年(公元一六四三年)進士。選翰林院庶吉士。順治朝授祕書院檢討,升國子監祭酒,後晉吏部左侍郎、刑部左侍郎。珩工詩,體近元、白,生平所著,不下萬篇。著有《勸善》諸書及《棲雲閣集》。有《棲霎閣詩》十六卷,爲趙執信所編;拾遺三卷,爲宋弼所輯,《四庫總目》並傳於世。

徐君寶妻

徐君寶妻 (宋代)

徐君寶妻是南宋末年嶽州(今湖南嶽陽)人,姓名亡佚,但以其留下的一首絕命詞《滿庭芳》而聞名於世。

顧德輝

顧德輝 (宋代)

顧德輝(1310~1369)一名瑛,又名阿瑛,字仲英,號金粟道人,江蘇崑山人。家富,輕財善結納賓客,豪宕自喜,年30始折節讀書,購古書名畫、彝鼎祕玩,築別業於茜涇西,曰玉山佳處,與客賦詩其中。四方文學士皆至其家。爲逃避張士誠授官,隱居嘉興合溪,子元臣爲元官,故封錢塘縣男,母喪歸綽溪。再逃避士誠授官,斷髮廬墓,號金粟道人。後徙濠梁,卒。《語林》雲:“顧仲瑛風流文雅著稱東南,才情妙麗。”著有《玉山草堂集》。

釋寶月

釋寶月 (南北朝)

釋寶月,南朝蕭齊時期詩僧。生卒時間及生平不詳。俗姓康,一說姓庾,胡人後裔,善解音律,頗有文名。《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》輯得其詩五首。

康海

康海 (明代)

康海(1475--1540)中國明代文學家。字德涵,號對山、沜東漁父,陝西武功人。弘治十五年(1502年)狀元,任翰林院修撰。武宗時宦官劉瑾敗,因名列瑾黨而免官。以詩文名列“前七子”之一。所著有詩文集《對山集》、雜劇《中山狼》、散曲集《沜東樂府》等。

彭孫遹

彭孫遹 (清代)

彭孫遹(yù)(1631—1700)清初官員、詞人,與王士禎齊名,時號“彭王”。字駿孫,號羨門,又號金粟山人,浙江海鹽武原鎮人。彭孫貽從弟,順治十六年進士。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詞科第一,授編修。歷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學士,爲《明史》總裁。詩工整和諧,以五、七言律爲長,近於唐代的劉長卿。詞工小令,多香豔之作,有“吹氣如蘭彭十郎”之稱。著有《南往集》、《延露詞》。

董以寧

董以寧 (清代)

董以寧(約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後在世),字文友,武進(今江蘇省武進市)人,清代初期詩人。性豪邁慷慨,喜交遊,重然諾。明末爲諸生。少明敏,爲古文詩歌數十萬言,尤工填詞,聲譽蔚然。與鄒只謨齊名,時稱“鄒董”。又與陳維崧及只謨有才子之目。著有《正誼堂集》和《蓉度詞》。其中《蓉度詞》中大量的“豔體詞”作品又尤爲學界所爭議。

幼卿

幼卿 (宋代)

幼卿,生卒和姓氏不詳。宋徽宗宣和年間在世,《能改齋漫錄》卷十六錄其詞一首。

宋徵輿

宋徵輿 (清代)

宋徵輿(公元一六一八年至一六六七年)字直方,一字轅文,江蘇華亭人。生於明神宗萬曆四十六年,卒於清聖祖康熙六年,年五十歲。順治四年(公元一六四七年)進士。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。徵輿爲諸生時,與陳子龍、李雯等倡幾社,以古學相砥礪,故所作以博瞻見長,《四庫全書提要》雲: “徵輿爲諸生時,與陳子龍、李雯等以古學相砥礪,所作以博贍見長,其才氣睥睨一世 ,而精練不及子龍 ,故聲譽亦稍亞之雲。”有《林屋文稿》十六卷,詩稿十四卷,《四庫總目》傳於世。

雷應春

雷應春 (宋代)

雷應春:詞作家,字春伯,郴人。嘉定十年(1217)進士,分教岳陽,除監行在都進奏院,擢監察御史。歸隱九年,又起知臨江軍。全宋詞收錄其詞兩首《好事近》、《沁園春》。

張道洽

張道洽 (宋代)

張道洽(1202~1268)字澤民,號實齋,衢州開化(今屬浙江)人。理宗端平二年(1235)進士。曾從真德秀學。歷廣州司理參軍,景定間爲池州僉判,改襄陽府推官。五年卒,年六十四。生平作詠梅詩三百餘首。

劉坦

劉坦 (唐代)

劉坦(?─?),字號、籍貫不詳。後周世宗顯德五年(958)戊午科狀元。曾爲淮揚李重進書記,嗜酒。李曾經命令酒庫管理人員:只要劉坦有客,無論需要多少酒,一律供給。沒想到管酒庫的官吏非常吝嗇,每次領酒都很難。劉坦一氣之下,大書一絕於官廳牆上。

曾布

曾布 (宋代)

曾布(1036年11月3日—1107年8月21日),字子宣,江西南豐人。漢族江右民系。北宋大臣,曾易佔之子,曾鞏異母弟,曾任北宋右相。世稱“南豐七曾”(曾鞏、曾肇、曾布、曾紆、曾紘、曾協、曾敦)之一。曾作爲王安石的助手推行新政,徽宗時出任丞相,諡“文肅”,《宋史》有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