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恨生世晚,不为三代民。谁知伊傅至孔孟,亦学古道嗤时人。岂惟三代时,尧舜万古师。犹云若稽古,不知古为谁。气数有诎信,义理无终穷。虽居尧舜地,常有一篑功。嗟哉秦汉后,去圣益以久。纵有间代英,仅为时儒首。况于随世就功名,甚者谐俗攫宠荣。此于圣门直蛙蠛,已谓斯世无与朋。多知正多惧,不知转矜负。亦云知矣恐未然,须验此心之权度。有师舜文学周孔,有拟管乐明申韩。亦有是商鞅,亦有趋异端。若言气合即为善,是中更要分明看。
士人遗憾出生在当世太晚,不能成为夏商周三代的民众。
谁知道伊尹、傅说以至于孔子、孟子,也学习古代的道义而讥笑当时的人。
哪里只是三代的时候,尧舜是永远的楷模。
还说好像考察古代,却不知古代是谁。
气数有衰有盛,义理没有尽头。
即使处在尧舜的地方,也常常只有一筐土的功绩。
可叹在秦汉之后,距离圣人更加久远了。
纵然有隔代的杰出人物,也仅仅是当时儒家的首领。
何况是跟随世俗去追求功名,更有甚者迎合世俗获取恩宠荣耀。
这在圣人之门简直就像青蛙和蠛蠓,已经认为这个时代没有志同道合的人了。
知道得多了正会有很多惧怕,不知道反而会骄傲自负。
也说是知道了但恐怕不是这样,必须检验这颗心的衡量标准。
有以舜为老师、学习周文王和孔子的,有模拟管仲和乐毅、明白申不害和韩非的。
也有像商鞅这样的,也有走向异端的。
如果说意气相投就是善,这里面更要分辨清楚地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