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維(1017年~1098年),字持國,開封雍丘(今河南杞縣)人。韓億子,與韓絳、韓縝等爲兄弟。以父蔭爲官,父死後閉門不仕。仁宗時由歐陽修薦知太常禮院,不久出通判涇州。爲淮陽郡王府記室參軍。英宗即位,召爲同修起居注,進知制誥、知通進銀臺司。神宗熙寧二年(1069年)遷翰林學士、知開封府。因與王安石議論不合,出知襄州,改許州,歷河陽,復知許州。哲宗即位,召爲門下侍郎,一年餘出知鄧州,改汝州,以太子少傅致仕。紹聖二年(1095年)定爲元祐黨人,再次貶謫。元符元年卒,年八十二。有集三十卷,因曾封南陽郡公,定名爲《南陽集》(《直齋書錄解題》卷一七)。《宋史》卷三一五有傳。
秦鐄,字震遠,號果亭,晚號桐軒,清無錫人,乾隆二年遊於庠,庚申拔貢生,乙丑登進士,改翰林院庶吉士,戊辰(1748)授編修,癸卯恩授五品翰林。甲辰(1784)入京,感疾卒於良鄉。著有《果亭詩文》。
(1736—1800)浙江仁和人,字詒榖,亦作頤谷,號約齋。乾隆三十一年進士,授刑部主事,升郎中,擢監察御史,辭官歸裏。讀書必釋其疑。作《家語疏證》以破王肅之僞,輯《風俗通》佚文,撰《後漢書補正》以蒐謝承之佚,又有《文選李注補正》、《文選理學權輿補》、《讀書脞錄》、《頤谷吟稿》。
劉克治,號羣玉。番禺人,從化籍。格子。明神宗萬曆間貢生。早工文賦,爲督學郭子直、陳鳴華所稱賞,後以明經選。有《述徵草》、《五芝樓稿》、《綠綺堂稿》、《訂初學記》、《許氏說文》。清雍正《從化縣新志》卷三有傳。
張昌宗(?-705年),定州義豐(今河北省安國)人,排行第六。美姿容,人稱六郎美如蓮花。萬歲通天二年(697年),張昌宗經太平公主推薦入宮侍奉武則天,張昌宗向武則天推薦了哥哥張易之,兄弟一起入寢宮侍奉。朝內高官、宗室並稱易之、昌宗二人爲五郎、六郎。張昌宗官至春官侍郎,封爲鄴國公。聖歷二年(699年),武則天敕張昌宗和李嶠、張說等學士編撰《三教珠英》。武周晚年,與其兄張易之把持朝政,敗壞朝綱。神龍元年(705年)正月十二日,張柬之、敬暉、桓彥範、崔玄暐、袁恕己、李多祚等大臣趁武則天病重發動神龍政變,迎李顯復辟,誅殺張昌宗、張易之。
姚揆曾官任溫州郡丞。善詩文,好遊山水。姚揆在任期間多次到被譽爲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的仙岩暢遊,曾於唐德宗(李適)貞元元年(785)在仙岩的翠微嶺摩崖第十處留下石刻《仙岩銘》,成爲名賦,流傳千古,爲後人稱頌。姚揆僅留詩二首。
(1792—1870)浙江錢塘人。字仲雲,亦作仲耘,號毅甫,晚號再翁。嘉慶十九年進士,授編修。咸豐間,歷任疆吏,在雲南最久,先後任巡撫、署雲貴總督,繼又實授。在任禁止以團練爲名殺掠回民,使雲南民族矛盾稍緩。有《養吉齋叢錄、餘錄》、《黔語》、《花宜館詩鈔》等。
田爲(生卒年不詳),字不伐,籍裏無考。善琵琶,通音律。政和末,充大晟府典樂。宣和元年(1119)罷典樂,爲樂令。 《全宋詞》存詞六首,有《芊嘔集》 田爲才思與万俟詠抗行,詞善寫人意中事,雜以俗言俚語,曲盡要妙。 嚐出含三個詞牌的聯語“玉蝴蝶戀花心動”,天下無能對者。
竇儀(九一四~九六六),字可象,薊州漁陽(今天津薊縣)人。後晉天福中進士。歷仕後漢、後周,官至翰林學士、兵部侍郎。宋太祖建隆元年(九六○),遷工部尚書,兼判大理寺。再入翰林爲學士。乾德二年(九六四),加禮部尚書。四年,知貢舉,是冬卒,年五十三。《宋史》卷二六三有傳。今錄詩二首。
釋道平(?~一一二七),號普融,仙都(今浙江縉雲)人。俗姓許。住東京智海寺。爲南嶽下十三世,大潙真如慕哲禪師法嗣。高宗建炎元年卒。《嘉泰普燈錄》卷八、《五燈會元》卷一二有傳。今錄詩四首。
吳武陵(?—835) 初名侃,信州人,一說貴溪人,一說上饒人。系吳面力之子。唐元和二年(807)舉進士,拜翰林學士。吳元濟叛,武陵遺詩曉之,元濟不悟。裴度東討,韓愈爲司馬,武陵數因愈獻計,決賊必亡。太和初,爲太學博士。後出爲韶州刺史。以贓貶潘州司戶參軍,卒。武陵著有書一卷,《新唐書志》詩一卷,《全唐詩》並傳於世。
(531—585)南朝陳北地靈州人,字宜事。七歲能誦古詩賦至十餘萬言,長好學,能屬文。後依梁湘州刺史蕭循,得博覽羣書。入陳,文帝時召爲撰史學士。後主時累遷至祕書監,中書通事舍人。掌詔誥。篤性佛教,從僧惠朗受《三論》,著《明道論》,闡發其說。爲文典麗,下筆輒成。性木強,負才使氣,卒爲施文慶等所讒,下獄死。有集,佚。
吳昭淑 活動於宋度宗鹹淳至元世祖至元(1265--1294)年間。宋度宗、恭帝時宮人,宋亡,隨三宮爲元人擄掠塞外。《宋舊宮人詩詞》錄其送汪元量南還《望江南·今夜永》詞一首,洋溢了濃郁的去國思鄉之情。
範縝(約450年—515年),字子真,漢族,南鄉舞陰人。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、道家代表人物、傑出的無神論者。入南齊後出仕,歷任寧蠻主簿、尚書殿中郎、領軍長史,宜都太守。蕭衍建立南梁後,任晉安太守、尚書左丞,後因王亮一事被流放廣州,終官中書郎、國子博士。範縝一生坎坷,然而他生性耿直,不怕威脅利誘,其哲學著作《神滅論》,繼承和發揚了荀況、王充等人的唯物論思想,是中國古代思想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不朽作品。
柳泌,唐方士。本名楊仁晝。元和間結識宰相皇甫傅、左金吾將軍李道古,待詔翰林。旋出爲台州刺史,驅吏民採藥。憲宗服其所進金石藥,躁怒,左右多得罪。不久暴死,時人認爲系宦官王守澄、陳弘志等所弒。他在穆宗即位後被杖殺。
(1750—1800)清浙江桐鄉人,字鶴年,號雲莊,又號鄂巖、少權、仲權。監生,官刑部主事。能詩、善畫、工書,家富,精鑑藏。有《桐華館詩鈔》,又校正《東觀漢記》等八種,綜名《史翼》。
江蘇長洲人,字山掄。康熙三十五年舉人,以寄籍被黜。聖祖南巡,獻迎鑾詩,賜復舉人。四十二年成進士。官左諭德。與修《佩文韻府》、《月令輯要》。工詩文。有《南村集》、《古劍書屋文鈔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