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人大全

區大樞

區大樞 (明代)

區大樞,字用環,一字元宰。高明人。益長子。明神宗萬曆元年(一五七三)舉人。謁選得郡丞,不就。晚年令安遠,轉嶽州通判。數月卒於官。有《振雅堂》、《廉江》、《岳陽》稿。清道光《廣東通志》卷二九七、清光緒《高明縣誌》卷一三有傳。

蘇瑰

蘇瑰 (唐代)

蘇瑰(639年-710年),一名瓌,字昌容,京兆武功(今陝西武功)人,唐朝宰相,西魏度支尚書蘇綽玄孫,隋朝尚書左僕射蘇威曾孫。蘇瑰進士出身,歷任恆州參軍、豫王府錄事參軍、朗州刺史、歙州刺史、揚州長史、尚書右丞、戶部尚書、侍中、吏部尚書、右僕射,封許國公。710年(景龍四年),唐中宗去世,蘇瑰極力主張由相王李旦輔政。唐睿宗繼位後,蘇瑰進拜左僕射,不久因年邁被罷爲太子少傅,死後追贈司空、荊州大都督,諡號文貞。716年(開元四年),配享睿宗廟庭。729年(開元十七年),加贈司徒。

劉炳照

劉炳照 (清代)

劉炳照(1847年2月15日-1917年2月1日),原名銘照,字伯蔭,又字光珊,號蘋塘,又號語石,晚號復丁老人。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人。縣學生出身。捐納得五品銜候選訓導,誥封奉政大夫。以工詩詞知名,與俞樾、朱祖謀、葉衍蘭、吳昌碩、吳受福、朱鴻度、金武祥、惲毓巽、李寶嘉、李寶泉等文士唱和。光緒二十一年(1895年),與夏孫桐、鄭文焯、費念慈、張上和、陳如升、於以堉、褚德輿等於蘇州城西藝圃結“鷗隱詞社”。

沈湘雲

沈湘雲 (清代)

江蘇江陰人,字綺琴。王氏婢。工詞。有《峽水餘音》。

史延

史延 (唐代)
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代宗大曆九年(774)登進士第。生平事蹟見《唐詩紀事》卷三四。《全唐詩》存其詩1首。

陳霞林

陳霞林 (清代)

陳霞林(1834~1891),字洞魚,又字蓬渠,號問津。清淡水大稻埕人,受教於陳維英。咸豐四年(1854)廳試第一,五年(1855)中舉。後官內閣中書,國史館校對,在北京設置公館,故人稱「陳部爺」。同治七年(1868)戊辰科挑取謄錄。曾參與《淡水廳志》採訪。中法戰爭期間,清廷重用在地仕紳,辦理團練,陳霞林亦爲其一。光緒十七年(1891)任廣東勸業道,赴任前三日卒。

簡耀

簡耀 (明代)

簡耀,字鬱文,號十嶽。番禺人。事見明張喬《蓮香集》卷二。

茹宏

茹宏 (明代)

茹宏,字仲洪,一字樊明,無錫(今江蘇無錫)人。質敏好學,喜號異書,工書、畫。永樂中以楷書薦召入都,名重公卿間。作窠石竹木法郭熙,爲山水氣韻奇古。任壽光丞。

何洪

何洪 (宋代)

宋嚴州淳安人,號梅境。第進士。寧宗慶元間知新淦縣,爲政崇尚禮教。邑境大疫,置惠民局,敦請良醫以治之。又置養濟院,收民之無依者。

汪沆

汪沆 (清代)

(1704—1784)浙江錢塘人,字師李,一字西顥,號艮園,又號槐塘。諸生。早歲能詩,與杭世駿齊名。爲學極博。乾隆初,舉博學鴻詞,報罷後寄居天津查氏水西莊,南北稱詩者奉爲壇坫。好爲有用之學,於農田、水利、邊防、軍政,靡不條貫。有《湛華軒雜錄》、《讀書日札》、《新安紀程》、《全閩采風錄》、《蒙古氏族略》、《汪氏文獻錄》、《槐堂詩文集》。

蔡交

蔡交 (宋代)

蔡交,其先洛陽(今屬河南)人,後居萊州膠水(今山東平度)。以兄齊(蔡齊)入仕。仁宗時以朝奉郎守尚書虞部郎中知洋州(《漢南續修郡志》卷三〇)。

申在明

申在明 (清代)

申在明,字綸齋,朝鮮人。

陸應宿

陸應宿 (清代)

陸應宿,字昆圃,號筱雲,錢塘人。諸生。有《筱雲詩集》。

周匡物

周匡物 (唐代)

周匡物,字幾本,漳州人。元和十一年進士及第,唐代詩人。仕至高州刺史。

鞏彥輔

鞏彥輔 (宋代)

鞏彥輔,嘗官夔州府路提點刑獄凡六年,後徙梓州路(《續資治通鑑長編》卷三九五)。英宗治平三年(一○六六)知永州(清康熙《永州府志》卷九)。哲宗元祐二年(一○八七)以中散大夫知邢州(《續資治通鑑長編》卷三九五)。紹聖四年(一○九七)提舉明道宮,致仕(同上書卷四八五)。今錄詩三首。

徐清叟

徐清叟 (宋代)

建寧府浦城人,字直翁,號德壹。徐應龍子。寧宗嘉定七年進士。累遷太常博士,奏疏欲裁抑史彌遠卹典,召用真德秀、魏了翁。復歷權兵部尚書兼侍讀等職。理宗淳祐九年,兼同修國史、實錄院同修撰,遷禮部尚書。拜學士、同知樞密院事。十二年進參知政事。後被劾提舉宮觀。景定三年致仕。卒諡忠簡。

蘇再漁

蘇再漁 (清代)

蘇再漁(1692-1749),字勝耕,蘇東坡21世孫,今無錫市惠山區楊橋人。乾隆七年在無錫蘭溪淡齋爲《蘇氏族譜》寫有《編修族譜序》。

蔡哲夫

蔡哲夫 (近代)

蔡哲夫(1879-1941),原名守,一作有守,字成城,號寒瓊、寒翁、寒道人、茶丘殘客、折芙。齋堂爲茶丘、寒廬、有奇堂、味雪庵、磚鏡齋、二條一廛、寒瓊水榭、茶四妙亭。廣東順德龍江鄉人。早年加入南社,襄助黃節和鄧實主辦《國粹學報》,刊輯《風雨樓叢書),與王秋湄、潘達微合編《天荒畫報》。

呂鏜

呂鏜 (宋代)

宣州旌德人。幼孤,事母以孝聞。有操行,因薦授迪功郎,再調鳳陽府判官。

釋梵言

釋梵言 (宋代)

釋梵言,太平州(今安徽當塗)人。曾住筠州(此據《嘉泰普燈錄》,《五燈會元》作瑞州)洞山寺及潭州龍牙寺。爲南嶽下十三世,寶峯克文禪師法嗣。《嘉泰普燈錄》卷七、《五燈會元》卷一七有傳。今錄詩十五首。

曹燕

曹燕 (清代)

曹燕,字子翼,金山人。諸生。有《浮香舫草》、《梅廠未刪詩》。

黃堂

黃堂 (清代)

黃堂,字雨椽,號秋水,瀘溪人。乾隆辛巳進士,官宿松知縣。有《秋水詩鈔》。

王霽

王霽 (宋代)

宋澤州人。王獻可子。徽宗崇寧中,爲講議司詳議官。因上書告蔡京罪,黥隸海島。欽宗復其官,後從种師中戰死。

潘高

潘高 (明代)

(1514—1557)山西寧化守禦千戶所人,字子抑,號春谷。嘉靖十一年進士。授大理寺評事,官至山西布政司參議,罷歸。

李庭芝

李庭芝 (宋代)

(1219—1276)宋隨州隨縣人,祖籍開封,字祥甫。淳祐元年進士。開慶初主管兩淮制置司事,屢敗蒙古江淮大都督李璮。度宗鹹淳間,以督師援襄陽無功罷官,旋復淮東制置使兼知揚州。恭帝德祐元年,固守揚州,抵抗元軍,加參知政事、知樞密院事。二年,守臨安,城陷,苦戰拒降,後突圍東入海,至泰州被俘,遇害於揚州。

方樗

方樗 (宋代)

元浦江(今屬浙江)人,字壽父。方鳳子。精於詩。

曹洪梁

曹洪梁 (清代)

(?—1806)清江蘇上海人,字雉山。曹錫黼子。乾隆間由諸生考取四庫館謄錄,議敘州同,分發廣西。嘉慶間補按察司經歷兼桂林府龍勝通判。工詩。有《宜雅堂集》。

元晦

元晦 (唐代)

唐代文學家。河南(河南洛陽)人。生卒年不詳,約活動於唐敬宗至唐武宗時期。元稹之侄,饒州刺史元洪之子。寶曆元年(825)登賢良方正、能直言極諫科。會昌初年任桂管觀察使,官終散騎常侍。《全唐詩》卷547存詩僅2首。《全唐文》卷721存文2篇,《唐文續拾》卷5存文1篇。

釋淨圭

釋淨圭 (明代)

釋淨圭,號借庵(《洞霄詩集》卷八)。

釋真如

釋真如 (宋代)

釋真如(?~一○九五),撫州臨川(今屬江西)人,俗姓聞。住大潙寺,稱慕哲真如禪師,乃南嶽下十二世,翠巖真禪師法嗣。哲宗紹聖二年卒(《五燈會元》卷一二)。

裴耀卿

裴耀卿 (唐代)

裴耀卿(681年-743年),字煥之,絳州稷山(今山西稷山)人,唐朝宰相,寧州刺史裴守真之子。裴耀卿出身河東裴氏南來吳裴,歷任祕書正字、相王府典籤、國子主簿、詹事府丞、河南府士曹參軍、考功員外郎、右司郎中、兵部郎中、長安令、濟州刺史、宣州刺史、冀州刺史、戶部侍郎、京兆尹。開元二十一年(733年),裴耀卿拜相,授爲黃門侍郎、同平章事,後升任侍中。開元二十四年(736年),被罷爲尚書左丞相,封趙城侯。天寶元年(742年),裴耀卿又改任尚書右僕射,後改左僕射。天寶二年(743年),裴耀卿去世,追贈太子太傅,諡號文獻。

呂天澤

呂天澤 (宋代)

呂天澤,原籍涿州(今屬河北)。追慕朱熹,似爲弟子輩。今錄詩三首。

王曰乾

王曰乾 (清代)

王曰乾,字羲畫,鹽山人。諸生,著有《暗香室詩稿》。

陳文騄

陳文騄 (清代)

陳文騄,字仲英,晚號槁叟,大興籍祁陽人。同治甲戌進士,改庶吉士,授編修,歷官安徽候補道。有《養福齋集》。

龔書宸

龔書宸 (清代)

龔書宸,字雲來,號紫峯,漢陽人。諸生。有《蔗味集》。

白玉蟾

白玉蟾 (宋代)

白玉蟾(1194 - ?),南宋時人,祖籍福建閩清,生於海南瓊州,內丹理論家。南宗的實際創立者,創始金丹派南宗,金丹派南五祖之一。生卒年待考,原名葛長庚,本姓葛,名長庚。字如晦,號瓊琯,自稱神霄散史,海南道人,瓊山老人,武夷散人。幼聰慧,諳九經,能詩賦,長於書畫,12歲時舉童子科,作《織機》詩;才華橫溢,著作甚豐。自幼從陳楠學丹法,嘉定五年(1212)八月秋,再遇陳楠於羅浮山,得授金丹火候訣並五雷大法。

方苞

方苞 (清代)

方苞(1668年5月25日—1749年9月29日),字靈皋,亦字鳳九,晚年號望溪,亦號南山牧叟。漢族,江南桐城(今安徽省桐城市鳳儀裏)人,生於江寧府(今江蘇南京六合留稼村)。桐城“桂林方氏”(亦稱“縣裏方”或“大方”)十六世,與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屬“桂林方氏”大家族。是清代散文家,桐城派散文創始人,與姚鼐[nài]、劉大櫆合稱桐城三祖。

李恩祥

李恩祥 (清代)

李恩祥,字吉珊,河內人。光緒丙子舉人,官濟寧知州,署萊州知府。有《宜廬詩草》。

郭文

郭文 (魏晋)

東晉河內軹人,字文舉。少愛山水,尚隱遁。洛陽陷,步擔入吳興餘杭大辟山中,獨宿十餘年,猛獸不害。王導遣人迎之,置之西園,七年未嘗出入,自謂本行學道,遭世亂而來此。後逃歸臨安,結廬山中。臨安令迎置縣中。病甚,自知死期。

陳百川

陳百川 (清代)

陳百川(1857~?),字香沙,清彰化縣人。光緒年間生員。其他生平事蹟不詳 。以下作品輯錄自兒玉源太郎《慶饗老典錄》、曾笑雲《東寧擊鉢吟前集》、陳漢光《臺灣詩錄》、賴子清《臺海詩珠》等。

羅點

羅點 (宋代)

(1150—1194)撫州崇仁人,字春伯,號此庵。孝宗淳熙二年進士。累遷校書郎,兼國史院編修。爲皇孫教授,摭古事勸戒,爲《鑑古錄》以進。遷兵部尚書。光宗不朝重華宮,點與侍從同列奏請過宮者凡三十五疏,自上奏者又六十章。寧宗立,拜端明殿學士,籤書樞密院。卒諡文恭。有《奏議》、《書春秋孟子講義》。

陸瀍

陸瀍 (唐代)

蘇州嘉興人。能詩。德宗貞元元年進士。憲宗元和中,累官主客郎中、戶部郎中。十三年,爲給事中。穆宗即位,以曾爲東宮侍從之臣,賜爵。

吳瓊仙

吳瓊仙 (清代)

(1768—1803)清江蘇吳江人,字子佩,一字珊珊。徐達源妻。善詩。有《寫韻樓詩草》。

潘鴻

潘鴻 (清代)

潘鴻,號雲谷。秀水翔雲觀道士。有《來雲閣小稿》。

謝元光

謝元光 (明代)

謝元光,字愧吾。番禺人。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(一五五五)舉人,官永寧知州、廣西上石西州知州。清光緒《廣州府志》卷一二○有傳。

戴福震

戴福震 (清代)

戴福震,初名蓴,字羹叔,號秋憶,德清人。諸生。有《戴氏三俊集》。

楊僉判

楊僉判 (宋代)

楊僉判名字不詳。度宗時人。存詞一首。

盛度

盛度 (宋代)

(968—1041)應天府人,徙居杭州餘杭,字公量。太宗端拱二年進士。補濟陰尉。累遷尚書屯田員外郎。契丹擾邊,數上疏論邊事。奉使陝西還,繪《西域圖》、《河西隴右圖》。累擢右諫議大夫,翰林學士。坐交通周懷政,出知光州,再貶和州團練副使。復爲翰林學士、給事中。仁宗景祐二年拜參知政事,遷知樞密院事,坐事罷。復知揚州,加資政殿學士知應天府。卒諡文肅。嘗奉詔同編《續通典》、《文苑英華》,有《愚谷》、《銀臺》、《中書》、《樞中》等集。

王輔

王輔 (宋代)

宋人。寧宗嘉定十一年爲瀧水縣令。有《峽山神異記》。

黃然

黃然 (宋代)

黃然,分寧(今江西修水)人,庭堅孫(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卷一六三)。高宗紹興十二年(一一四二),以右儒林郎爲刪定官(《宋會要輯稿》刑法一之四二)。二十二年,遷軍器監丞(同上書食貨一七之四○)。二十五年,爲江南東路提點刑獄(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卷一六九)。孝宗隆興二年(一一六四),以右朝請郎權知台州(《嘉定赤城志》卷九)。乾道二年(一一六六),因事降兩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