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人大全

劉昫

劉昫 (唐代)

劉昫(公元887——946年),字耀遠,涿州歸義(今屬河北雄縣)人,五代時期歷史學家,後晉政治家。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、翰林學士。後晉時,官至司空、平章事。後晉出帝開運二年(945年)受命監修國史、負責編纂《舊唐書》。唐代(公元618--907年)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時期。五代後晉時官修的《舊唐書》,是現存最早的系統記錄唐代歷史的一部史籍。它原名《唐書》,宋代歐陽修、宋祁等編寫的《新唐書》問世後,才改稱《舊唐書》。《舊唐書》共二百卷,包括本紀二十卷,志三十卷,列傳一百五十卷。

吳則禮

吳則禮 (宋代)

吳則禮 公元?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,富川(一作永興,今湖北陽新)人。生年不詳,卒於宋徽宗宣和三年。以父蔭入仕。會爲軍器監主簿,因事謫荊州。官至直祕閣,知虢州。工詩,與唐庚、曾紆、陳道諸名士唱和。晚年居豫章,自號北湖居士。則禮著有北湖集十卷,長短句一卷,《書錄解題》並傅於代。

李遵勖

李遵勖 (宋代)

李遵勖(988—1038),生於北宋端拱元年(988年),卒於北宋寶元元年(1038年),潞州上黨(今山西長治)人,初名勖,因娶宋真宗趙恆妹萬壽公主,而加“遵”字爲“遵勖”,字公武,李崇矩孫。景祐三年(1036年)十月辛酉,李遵勖將奉旨所撰《天聖廣燈錄》30卷獻給宋仁宗趙禎,請求將此書送到傳播佛法的主管部門,朝廷採納了他的意見,將其編入佛藏經典之中,今存於《中華大藏經》中。他又著有《閒宴集》20卷,《外館芳題》7卷,均佚。將死,與浮圖楚圓爲偈頌。卒,諡和文。遵勖著有問宴集二十卷,外管芳題七卷,均《宋史本傳》行於世。

拾得

拾得 (唐代)

唐代豐幹禪師,住在天台山國清寺,一天,在松林漫步,山道旁忽然傳來小孩啼哭聲音,他尋聲一看,原來是一個稚齡的小孩,衣服雖不整,但相貌奇偉,問了附近村莊人家,沒有人知道這是誰家的孩子,豐幹禪師不得已,只好把這男孩帶回國清寺,等待人家來認領。因他是豐幹禪師撿回來的,所以大家都叫他“拾得”。於唐代貞觀年間由天台山至蘇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,此院遂改名爲聞名中外的蘇州寒山寺。詩人張繼據此留下膾炙人口的《楓橋夜泊》。

王縉

王縉 (唐代)

王縉(700-781),字夏卿,本太原祁人,後客河中,唐代詩人,尚書右丞王維之弟。少好學,與兄王維,俱以名聞。舉草澤文辭清麗科上第,歷拜黃門侍郎,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終太子賓客。文筆泉藪,善草隸書,功超薛稷。大曆十年(775年)元載所撰唐贈兵部尚書王忠嗣碑,爲其所行書。卒年八十二。王縉遺作不多,散文只有表、碑、冊等體,意義不大,詩作與王維的風格相似,具有一種平淡清新之美。事蹟收錄於《金石錄》《唐書本傳》《述書賦注》。

王轂

王轂 (唐代)

王轂,唐詩人。字虛中,自號臨沂子。宜春(今屬江西)人。乾寧五年登進士及第。歷國子博士,終尚書郎。未第時爲《玉樹曲》,大播於時。

何紹基

何紹基 (清代)

何紹基(1799-1873),晚清詩人、畫家、書法家。字子貞,號東洲,別號東洲居士,晚號蝯叟。湖南道州(今道縣)人。道光十六年進士。咸豐初簡四川學政,曾典福建等鄉試。歷主山東濼源、長沙城南書院。通經史,精小學金石碑版。據《大戴記》考證《禮經》。書法初學顏真卿,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家,尤長草書。有《惜道味齋經說》、《東洲草堂詩·文鈔》、《說文段注駁正》等著。

蔡襄

蔡襄 (宋代)

蔡襄(1012年3月7日-1067年9月27日),字君謨,漢族,興化軍仙遊縣(今楓亭鎮青澤亭)人。北宋著名書法家、政治家、茶學家。蔡襄任泉州知府時,主持建造了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泉州洛陽橋;任福建路轉運使時,倡植福州至漳州700裏驛道鬆;在建州時,主持製作武夷茶精品“小龍團”,所著《茶錄》總結了古代製茶、品茶的經驗。所著《荔枝譜》被稱讚爲“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分類學著作”。蔡襄工書法,詩文清妙,其書法渾厚端莊,淳淡婉美,自成一體,爲“宋四家”之一。有《蔡忠惠公全集》。

宋務光

宋務光 (唐代)

宋務光,生卒年不詳,一名烈,字子昂,唐汾州西河(治所今山西汾陽)人,唐前期大臣。 宋務光進士及第後,初任洛陽尉,升遷右衛騎曹參軍,神龍中,因政績突出,進殿中御史,官終右臺。

李昌符

李昌符 (唐代)

[唐](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後在世)字若夢,(唐詩紀事作嵓夢。此從唐才子傳)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,約唐懿宗鹹通中前後在世。有詩名,久不登第。鹹通四年,(公元八六三年)忽得一計,乃作婢僕詩五十首,中有云:“春娘愛上酒家樓,不怕歸遲總不憂;推道那家娘子臥,且教留住待梳頭”。又云:“不論秋菊與春花,個筒能瞳空肚茶。無事莫教頻入庫,每般(或作一名)閒物要些些”。所言皆中婢僕之諱,浹旬之間,京都盛傳。是年遂及第嘗與鄭谷酬贈。仕歷尚書郎、膳部員外郎。(唐才子傳作昌符作奴婢詩,御史劾以輕薄爲文,多妨政務,遂謫官終身。此從北夢瑣言)昌符著有詩集一卷,《唐才子傳》傳於世。

杜公瞻

杜公瞻 (隋代)

杜公瞻,生卒年不詳,隋代文學家。中山曲陽(今河北保定一帶)人。隋衛尉杜臺卿侄子,官安陽令,曾奉敕編纂《編珠》,今存詩一首。杜公瞻爲宗懍《荊楚歲時記》作注,並有意識地將《荊楚歲時記》所記南方風俗與北方風俗進行比較。後來,《荊楚歲時記》和杜公瞻的《荊楚歲時記注》一起流傳,人們習慣上仍將其稱作《荊楚歲時記》,從而使南北朝後期中國南北方的歲時風俗薈萃於一書之中,對中國歲時文化的傳播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。

陳翥

陳翥 (宋代)

陳翥(982年~1061年),北宋著名科學家。字風翔,號虛齋、鹹聱子、桐竹君,江東路池州銅陵縣(今安徽省銅陵縣)貴上耆土橋(今鐘鳴鎮)人。5歲讀書,14歲入縣學,曾有懸樑苦讀躋身科舉的願望。至40歲時,方“志願相畔,甘爲布衣,樂道安貧”,一面閉門苦讀,一面參與耕作,堅持不輟。北宋皇佑年間(1049年~1053年)撰成《桐譜》書稿約1.6萬字,此書系世界上最早記述桐樹栽培的科學技術著作。平生著有天文、地理、儒、釋、農、醫、卜算之書,共 26 部 182 卷,又有 10 圖。陳翥是中國林學史上亦是世界林學史上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。

熊孺登

熊孺登 (唐代)

熊孺登,鍾陵(今江西省進賢縣)人,約唐憲宗元和(806—820)前後在世。元和年間(806—820)登進士第,爲四川藩鎮從事,與白居易、劉禹錫友善,時相贈答。白居易《洪州逢熊孺登》、劉禹錫《送湘陽熊判官孺登府罷歸鍾陵,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》,表達了他們之間情誼。他勤於創作,寫詩很多,而傳於後世的僅存詩集一卷。其中贈答應酬之作較多,佳句不少。有些詩句感情真摯、動人,爲時所傳誦。

傅山

傅山 (清代)

傅山(1607-1684)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、書法家、醫學家。初名鼎臣,字青竹,改字青主,又有濁翁、觀化等別名,漢族,山西太原人。傅山自稱爲老莊之徒,他自己也在很多場合與作品中反覆強調、自陳:“老夫學老莊者也”、“我本徒蒙莊”、“吾師莊先生”、“吾漆園家學”。自覺繼承道家學派的思想文化。他對老莊的“道法自然”、“無爲而治”、“泰初有無”、“隱而不隱”等命題,都作了認真的研究與闡發,對道家傳統思想作了發展。

林外

林外 (宋代)

林外(1106-1170年),宋福建晉江馬坪村人,爲林知八世孫,字豈塵,號肇殷。生於宋徽宗崇寧五年(1106年),卒於宋孝宗乾道六年(1170年)。林外的科場之路很曲折,屢試不第,直到宋高宗紹興三十年(1160年),已超過了知天命的年齡,才登進士,他受命爲興化縣令,仕途也就此止步。

韓熙載

韓熙載 (唐代)

韓熙載(902年—970年8月31日),字叔言,其先爲南陽(今屬河南)人,後家於齊,遂爲濰州北海(今山東濰坊)人。五代十國南唐時名臣、文學家。後唐同光四年(926年)進士及第。開寶三年(970年)卒,年六十九,贈右僕射、同平章事,諡文靖。韓熙載高才博學,又精音律,善書畫。爲文長於碑碣,頗有文名,當時求其爲文章碑表者甚多。其所作制誥典雅,人稱“有元和之風”,與徐鉉並稱“韓徐”。江左稱其爲“韓夫子”,時人謂之爲“神仙中人”。其所撰詩文頗多。有《韓熙載集》5卷、《格言》5卷等,今皆佚。《全唐詩》存詩5首,《全唐詩外編》補收詩1首。

於良史

於良史 (唐代)

於良史 ,唐代詩人,肅宗至德年間曾任侍御史,德宗貞元年間,徐州節度使張建封闢爲從事。其五言詩詞語清麗超逸,講究對仗,十分工整。

柳氏

柳氏 (唐代)

柳氏,女,唐朝人,生活於安史之亂時期。姓名、生卒年、籍貫、字號均不詳。她與唐朝著名詩人韓翃有一段富有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。主要見於傳奇小說《柳氏傳》,其作者爲唐代許堯佐。

邵瑞彭

邵瑞彭 (清代)

邵瑞彭(1887~1937年),一名壽籛(壽錢),字次公,淳安縣富文鄉楂林村人。清光緒三十四年(1908年)就讀於慈溪浙江省立優級師範學堂,先後加入光復會、同盟會,任同盟會浙江支部祕書。

欽義

欽義 (明代)

欽義,字湛懷,金壇人,王氏子。十歲出家金陵大報恩寺。

陳邇冬

陳邇冬 (当代)

陳邇冬,著名學者,詩人,古典文學評論家,廣西桂林人,民革成員。原名鍾瑤,號蘊庵,筆名:沈東,廣西桂林人。1937年畢業於廣西大學文法學院,後加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,主編多種雜誌或副刊,同時從事文學創作,先後出版短篇小說集《九紋龍》、新詩集《最初的失敗》、歷史劇《戰臺灣》、敘事詩《黑旗》與傳記《李秀成傳》等作品。

王彰

王彰 (清代)

道士。字嘉言,號蘭皋。住江蘇吳江純陽道院。山水得王翬筆意,兼善詩書。有《蘭皋詩草》。

李遠

李遠 (唐代)

李遠,字求古,一作承古,夔州雲安(今重慶市雲陽縣)人,大和五年(831)杜陟榜進士,官至御史中丞。李遠善爲文, 尤工於詩。 常與杜牧、許渾、李商隱、溫庭筠等交遊, 與許渾齊名, 時號 “ 渾詩遠賦”。

錢熙

錢熙 (宋代)

(953—1000)泉州南安人,字太雅。博貫羣籍,善屬文。陳洪進闢爲巡官,專掌箋奏。宰相李昉深加賞重,爲延譽於朝。太宗雍熙二年進士。補度州觀察推官。遷殿中丞、直史館。淳化中任參知政事,坐事削職。真宗即位,遷右司諫,通判杭州,被劾徙越州。憤恚成疾卒。有集。

黃誠

黃誠 (清代)

黃誠,字伯光,號月崖,善化人。有《晚香書屋遺稿》。

徐嘉言

徐嘉言 (宋代)

徐嘉言,浙江西安(今浙江衢州)人。徽宗宣和三年(一一二一)進士。孝宗乾道九年(一一七三)爲溫州教授(《浪語集》卷三五附錄《輓詩》及《薛公墓誌銘》)。淳熙九年(一一八二)爲建康府教授(《景定建康志》卷二八)。嘗知海鹽縣(《紹定澉水志》卷下)。事見清雍正《浙江通志》卷一二四。今錄詩三首。

李昱

李昱 (明代)

元明間浙江錢塘人,字宗表,號草閣。元末避居永康、東陽間,授徒爲業。明洪武中官國子監助教。有《草閣集》。

路斯雲

路斯雲 (清代)

路斯雲,字矩庵,號得青,畢節人。嘉慶甲子舉人,官湄潭教諭。

王瑜

王瑜 (宋代)

王瑜,字忠玉,真定(今河北正定)人(《宋史》卷二六六《王化基傳》)。神宗元豐五年(一○八二),爲江南東路提點刑獄(《續資治通鑑長編》卷三三一)。哲宗元祐五年(一○九○),由兩浙路提點刑獄召爲刑部員外郎(同上書卷四四六),爲御史所糾,改京西路提點刑獄(《欒城集》卷二九《王瑜可京西提刑制》)。元符二年(一○九九),以京東路轉運副使知亳州(《續資治通鑑長編》卷五○五)。今錄詩二首。

莫瞻菉

莫瞻菉 (清代)

莫瞻菉,字青友,號韻亭,盧氏人。乾隆壬辰進士,改庶吉士,授編修,官至兵部侍郎兼順天府尹。

黎宗練

黎宗練 (清代)

黎宗練,字天石,瀏陽人。有《澄觀集》。

陳一策

陳一策 (清代)

清福建晉江人,字爾忱。雍正歲貢生。潛心經學。乾隆初舉鴻博不中。有《香雪齋集》。

孔昭蕙

孔昭蕙 (清代)

孔昭蕙,字樹香,桐鄉人。貢生廣南女,嘉興朱萬均室,其鎮母。有《桐華書屋詩鈔》。

釋文或

釋文或 (宋代)

釋文或,號文寶大師。事見《吟窗雜錄》卷三二。

釋自賢

釋自賢 (宋代)

釋自賢,住潭州南嶽承天院。爲南嶽下十四世,雲蓋本禪師法嗣。《五燈會元》卷一九有傳。今錄偈三首。

饒竦

饒竦 (宋代)

撫州臨川人,字異林。神宗熙寧間進士。初與王安石友善,及新法行,朝議鼎沸,竦極言更張過速,民心不定,不爲安石所用,遂歸。卜居玉湖別墅,以著述自娛。哲宗元祐間,或勸之出,力辭。後黨禍興,人嘆其有預見。

黎億

黎億 (明代)

黎億,字汝賢,號一溪。順德人。明憲宗成化十六年(一四八〇)舉人,官監利知縣。清梁九圖、吳炳南《嶺表詩傳》卷二有傳。

盧會龍

盧會龍 (宋代)

盧會龍,號文峯,淳安(今屬浙江)人。理宗淳祐七年(一二四七)特奏名(明嘉靖《淳安縣誌》卷一○)。

孔昭焜

孔昭焜 (清代)

孔昭焜,字堇生,曲阜人。嘉慶庚午舉人,官開縣知縣。有《利於不息齋集》。

慧琳

慧琳 (清代)

慧琳,字寰宗,涇縣人。平山堂僧。

黃超然

黃超然 (宋代)

宋元間台州黃岩人,字立道,號壽雲。宋鄉貢進士。精《易》。宋亡不仕,筑西清道院居之,以著述爲事。卒,私諡康敏。有《周易通義》、《或問》、《發例》等。

程善之

程善之 (近代)

程善之(1880-1942),名慶餘,號小齋,別署一粟,祖籍安徽歙縣槐塘。

曹元發

曹元發 (宋代)

曹元發,字正己,瑞安(今屬浙江)人。理宗淳祐四年(一二四四)進士。景定二年(一二六一),以宗學博士兼史館校勘。三年,除著作佐郎,出知廣德軍(《南宋館閣續錄》卷八)。度宗鹹淳三年(一二六七),爲淮西總領,權知鎮江府(《至順鎮江志》卷一五)。五年,除兩浙轉運副使。

胡高望

胡高望 (清代)

胡高望,字希呂,號昆圃,又號豫堂,仁和人。乾隆辛巳一甲二名進士,授編修,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。諡文恪。

黃玉衡

黃玉衡 (清代)

(1777—1820)清廣東順德人,字伯璣,一字小舟。黃丹書子。嘉慶十六年進士,官浙江道監察御史,有直聲。詩文承家學。有《安心竟齋詩文集》、《在庵雜著》。

丁寶臣

丁寶臣 (宋代)

丁寶臣(1010~1067)北宋官員,詩人。北字元珍,晉陵(今江蘇省常州市)雙桂坊人。景祐元年(一○三四)進士。歷官太子中允剡縣知縣、太常博士諸暨知縣,除弊興利,越人稱爲循吏,官至祕閣校理、同知太常禮院。英宗每論人物必稱之。尤與歐陽修友善。 [1] 《丁君墓誌銘》今錄詩八首。與兄丁宗臣俱以文知名,時號二丁。

超睿

超睿 (清代)

超睿,字壁觀,一字韶山,徐州人,本姓杜。主慧濟庵。

邊定

邊定 (明代)

邊定[元]字文靜,隴西(今甘肅)人。武子。正書學宣昭亦稱善。

洪貴叔

洪貴叔 (宋代)

洪貴叔,義烏(今屬浙江)人。月泉吟社第三十五名,署名避世翁。事見《月泉吟社詩》。

查元稱

查元稱 (清代)

查元稱,原名有筠,字德揚,號又山,海寧人。嘉慶戊辰進士,授刑部主事,歷官御史。有《臶齋詩存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