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守中(約公元1290年前後在世)字不詳,洛陽人,姚燧之侄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前後。在世官平江路吏。守中擅爲曲,作劇有逢萌掛冠、扯詔立東宮、郝廉留錢等三種,(均錄鬼簿)皆佚。太平樂府中有牛訴寃一套,大爲耕犢訴苦,用意頗奇特。太和正音譜評其曲爲“如秋月揚輝”。
(1252—1334)元徽州休寧人,字壽翁。學宗朱熹。宋亡,隱居著書。仁宗延祐初,鄉試中選,不赴禮部試,教授於家。性孝友,剛正,動中禮法,與人交,不以勢合,不以利遷。善誘學者,諄諄不倦。所居堂名定宇,學者稱定宇先生,晚稱東阜老人。有《尚書集傳纂疏》、《歷代通略》、《勤有堂隨錄》和《定宇集》。
高克禮[元](約公元一三三一年前後在世)字敬臣,(一作敬德),號秋泉,河間人。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,約元文宗至順中前後在世。工散曲。性淡泊。以蔭官至慶元理官。爲政以清淨爲務,不尚苛刻。克禮工古今樂府,有名於時。嘗和楊維楨西湖竹枝詞。所作散曲,今見雁兒落過德勝令二支。
曹元用(1268年—1330年),字子貞。祖籍陽谷阿城(今嘉祥縣紙坊鎮李村),後遷居汶上。元代大臣,與清河元明善、濟南張養浩並稱爲“三俊”。元文宗天曆二年(1330年)去世,贈正奉大夫、江浙行中書省參知政事、護軍、東平郡公。諡"文獻"。有詩文集40卷,名《超然集》。
(1255—1321)元潞州上黨人,徙漢中,字道復,號秋谷。七歲能文,博學強記,通貫經史。世祖時累薦不就。成宗大德初,侍仁宗於宮中,日陳善言正道,多所進益。武宗之立,孟有策畫功。仁宗嗣立,拜中書平章政事,力以國事爲己任。以宋儒及許衡從祀孔廟,行科舉取士之制。英宗即位,爲鐵木迭兒誣謗,降授侍講學士。孟宇量閎廓,材略過人,三入中書,民間利益,知無不言,士無貴賤,賢者進拔。爲文有奇氣。卒諡文忠。有《秋谷集》。
王嘉甫,生平裏籍不詳。字國賓,號恕齋。早年 與王惲相交,與魏初同學。 《秋澗先生大全集 》卷十四有《送王嘉(甫)》詩二首,魏初《青崖集》卷三載 《送王國賓序》一文。或王嘉甫即王利用。
鍾嗣成(約1279——約1360),元代文學家,散曲家,字繼先,號醜齋,大梁(今河南開封)人,寓居杭州。屢試不中。順帝時編著《錄鬼簿》二卷,有至順元年(1330)自序,載元代雜劇、散曲作家小傳和作品名目。所作雜劇今知有《章臺柳》《錢神論》《蟠桃會》等七種,皆不傳。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五十九首,套數一套。
生卒年不詳。籍貫未能確定,寓長安時有“卻羨秦州雁,逢春盡北飛”(《除夜長安作》)之句,疑爲秦州(今甘肅天水)人。後梁貞明六年(920)登進士第。事蹟見《唐詩紀事》卷七一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,一作李景詩,恐非。
(1319—1388)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,字原吉。元至正中,作《河清頌》,臺臣薦之,稱疾辭。避亂於淞之青龍江,再遷上海烏泥涇,築草堂以居,自號最閒園丁。辭張士誠徵闢,而爲之劃策,使降元以拒朱氏。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,有司敦迫上道,堅臥不起。自稱席帽山人。詩多懷古傷今,於張氏之亡,頗多感慨。有《梧溪詩集》七卷,記載元、明之際人才國事,多史家所未備。
趙雍,元代書畫家。字仲穆,湖州(今屬浙江)人。父趙孟頫,故元翰林學士承旨,贈榮祿大夫,江浙等處中書省平章政事,贈魏國公,詣文敏。母管氏,贈魏國夫人。趙雍以父蔭入仕,官至集賢待制、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。書畫繼承家學,趙孟頫嘗爲幻住庵寫金剛經未半,雍足成之,其聯續處人莫能辨。妣劉氏,封歸安縣君,三子,鳳,麟,燕;一女淑瑞 適錢塘崔復。擅山水,尤精人物鞍馬,亦作界畫。書善正、行、草,亦長篆書。精鑑賞。傳世作品有《蘭竹圖》、《溪山漁隱》等。
元明間宣城人,字友初,一作有初。師泰侄。以胄子除簿尉,有剛直名。後補閩省理官。明洪武初,徵錄師泰後,大臣有以性之薦,乃避居山陰,更名悅。其從弟仕於朝者,迎歸金陵、宣城,俱不往。躬耕自給,以終其身。門人私諡真晦先生。有《南湖集》。
元大名東明人,字惟中。英宗至治元年進士。授浚州判官,入爲國子助教。泰定間除太常博士。纂成《太常集禮》。後爲監察御史。順帝復以“至元”紀元,好文言年號襲舊之非,並言時弊之甚。累官禮部尚書,與修遼、金、宋史。至正九年,皇太子入學,命以翰林學士兼諭德,乃摘諸經要略,取史傳及先儒論說,加以所見,爲《端本堂經訓要義》,供太子學習。又集歷代帝王故事,成《大寶龜鑑》。官終翰林學士承旨。
卞思義(生卒年不詳,約1338年前後在世),字宜之,楚州(今江蘇淮安,一作光州)人。早年有詩名。浙西憲府以其才賢,闢爲屬掾。雖居官,猶不廢吟詠。任滿轉達德錄判,又闢爲庸田制司掾史。能苦吟,對客談詩,終日不絕。作詩四章《疊嶂樓》、《響山》、《昭亭》、《書堂》,一時唱和者甚衆。嘗作鐵笛詩寄楊維楨,頗爲所賞。詩多失傳,《元詩選·三集》錄二十三首,題《宜之集》。
(1204—1273)元霸州信安人,字文玉。杜時升子。金末,避地讀書河南緱氏山中。間關轉徙,教授汾、晉間。世祖南下,召見問計,稱旨,命從行,以疾辭。中統初,詔徵,不就。左丞張文謙奏爲懷孟、彰德、大名等路提舉學校官,又辭。杜門著書,不以窮通得喪動其志,優遊道藝,以終其身。將卒,遺命其子曰:吾即死,當表吾墓曰緱山杜處士。卒諡文獻。有《春秋地理原委》、《語孟旁通》等。
嚴忠濟(?— — 1293),一名忠翰,字紫芝。長清(今屬山東省)人。嚴實之子。元太宗時襲父職爲東平路行軍萬戶。從元世祖攻宋,有戰功。至元二十 三年(一二八六)授中書左丞, 行江浙省事。其人儀表不凡,長於騎射,襲父職任東平路行軍萬戶。元世祖忽必烈攻宋,忠濟奉詔率兵進軍,所戰多捷。人千其威權太盛,被召還京。他治理東平時,讓當地豪紳代屬下和百姓繳納所欠賦稅。卸職後,豪紳們向他討債,忽必烈聽後爲他償還。至元二十三年,特授資德大夫中書左丞行浙江省事。因年老,辭不就。能曲,明·朱權《太和正音譜》將其列於"詞林英傑"一百五十人之中。《金元散曲》錄存其小令二首。
孔文升,字退之,譜名思退,自號山竹,元曲家。自元至元乙丑年(1265年)生於浙江平陽,宋朝德祜末隨父由浙江遷居金陵。少年參加科考一舉成爲金陵少年郡庠,傳爲美談。1292年父亡後舉家遷居溧陽,逐爲溧陽人。卒於元至正辛卯年(1351年)終年八十七歲。後葬於城西舉福鄉,西吳山之棲梧原。(如今溧城鎮上閣樓村西鐵山南坡)。有“寧人負我,我毋負人,寧存書種,無苟富貴”藏書印。著有《孔文升散曲選》子孔齊,字克濟、號行素,著有《至正直記》。後來其藏書被家中婢女用於剪鞋樣、禙鞋幫,甚爲憾事。
孟昉,字天緯,一作天曄。本西域人,回族,寓居北京。延祐(一三一四--一三二〇)間爲胄監生。明敏英妙,質美而行懿,由鄉舉得舉,從事臬司憲部掾樞府,進中書西曹,典國子監簿。元明間回族詞人,曾在元爲官。有多部作品傳世。元曲三百首中收有他的一首天淨沙。《滋溪文稿》卷三十張光弼讚許道:"孟子論文自老成,早於國語亦留情。"(《寄孟昉郎中》詩)可見其文雄稱當時,極負盛名。惜《孟待制文集》今已不傳。
嶽伯川,元代雜劇作家。濟南(今屬山東)人,一說鎮江(今屬江蘇)人。生卒年和生平事蹟不詳,爲元雜劇前期作家。撰有雜劇2種,《呂洞賓度鐵柺李嶽》今存,《楊貴妃》僅存殘曲。朱權《太和正音譜》把他的劇作列入上品,評其詞“如雲林樵響”。
馬祖常(1279~1338)元代色目人,回族著名詩人。字伯庸,光州(今河南潢川)人。延佑二年,會試第一,廷試第二,授應奉翰林文字,拜監察御史。元仁宗時,鐵木迭兒爲丞相,專權用事,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罪,因而累遭貶黜。自元英宗碩德八剌朝至元順帝朝,歷任翰林直學士、禮部尚書、參議中書省事、江南行臺中丞、御史中丞、樞密副使等職。爲文法先秦兩漢,宏瞻而精核,富麗而新奇,內容多制詔、碑誌等類作品,詩作圓密清麗,除應酬之作外,亦有反映民間疾苦的作品。
[公元一一二六年至一一八o年]字景純,大定府人。生於金太宗天會四年,卒於世宗大定二十年,年五十五歲。幼穎異,爲楊丘行所賞。及冠,以能賦名。天德二年,(公元一一五o年)第進士,調翼城丞。累遷至侍講,兼修國史。後卒於官。子聃英俊爽直,其文亦然:平生所著詩文,有二千飲篇。《金史本傳》傳於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