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詩人大全

歐陽龍生

歐陽龍生 (元代)

(1252—1308)瀏陽人,字成叔。歐陽逢泰子。從醴陵田氏受《春秋三傳》,試國學,以春秋中第。世祖至元中,侍父還瀏陽,左丞崔斌召之,以親老辭。後薦爲文靖書院山長,遷道州路教授卒。

吳克恭

吳克恭 (元代)

常州人,字寅夫。好讀書,以舉子業無益於學,遂致力詩古文。詩體古淡,爲時所稱。有《寅夫集》。

武漢臣

武漢臣 (元代)

武漢臣,元代戲曲作家。濟南(今屬山東)人,生卒年、字號不詳。作雜劇12種,今存《散家財天賜老生兒》、《李素蘭風月玉壺春》、《包待制智賺生金閣》3種。(後二劇《元曲選》作“武漢臣撰”。《錄鬼簿》武漢臣名下未著錄,息機子本《元人雜劇選》作"無名氏撰")《虎牢關三戰呂布》僅存殘曲,餘皆佚。

王玠

王玠 (元代)

(?—1132)宋長洲人,一作善化人,字介玉。爲舒蘄鎮撫使孔彥舟幕屬。彥舟謀叛,問計於玠,玠諭以順逆,彥舟怒而囚之。逾數日復問之,玠言詞愈切,因與妻子俱被害於龍眼磯。

黃敏

黃敏 (元代)

明安慶府桐城人,字宗學。有文名。洪武初官內丘知縣,以考最擢兵部主事。累遷至廣西按察副使。

吳師尹

吳師尹 (元代)

(1303—1366)永新人,字莘樂,號桂岡。順帝至正八年進士,授永豐丞,有惠政,民德之。後歸隱連裏之桂岡,學者稱桂岡先生。

李鼎

李鼎 (元代)

李鼎,南城(今屬江西)人。高宗紹興十五年(一一四五)進士(明正德《建昌府志》卷一五)。官興業令(清同治《建昌府志》卷七)。

馬彥良

馬彥良 (元代)

馬彥良,名天驥,磁州(今河北磁縣)人。生卒年 不詳,元·鍾嗣成《錄鬼簿 》 “前輩名公”中錄“馬彥良都事” 。一生不得志。據元·王惲《中堂事記 》 載,世祖中統元年(一二六○),其與胡祗遹、李廉同 爲到省聽任人員,結果“胡等俱仕顯”, 唯馬彥良仕 跡不著(孫楷第《元曲家考略》)。世祖至元年間,任 御臺史都事。門巋《元曲百家縱論》考其官至侍御史。 元·虞集《戶部尚書馬公墓碑》(《道園學古錄 》卷 十五)敘其家世頗詳。明·朱權《太和正音譜 》將其 列於“詞林英傑”一百五十人之中。

本誠

本誠 (元代)

元僧。嘉興語溪人,初名文誠,後名道元。字覺隱,號輔成山人、大同山翁、凝始子。嘗主本覺寺。後寓吳下。喜山水,以詩自豪。又善畫山水。有《凝始子集》。

王愛山

王愛山 (元代)

王愛山(約公元1317年前後在世):家鄉、籍貫、生卒年月及事蹟皆不可考,約元仁宗延佑年間在世,是元朝著名的文學家,工詩擅曲。著有散曲《壽陽曲》四支,被收入《太平樂府》。其名作是《雙調·水仙子》三首,被收入《中華五千年詩詞文庫》。

鄭玉

鄭玉 (元代)

鄭玉(公元734—802年),字廷玉。原籍河南滎陽。其祖父鄭亮在鄚州任司馬,留居本地,遂爲鄚人。其父鄭泰,官至武衛大將軍侍太常卿。明萬曆本《任丘縣誌》記載,鄭玉私宅在莫亭縣頌美里(鄚州城內),幼年讀書習武,有老成之風,至20歲有濟世之才。貞元十八年(公元802年)鄭玉死於莫亭,時年68歲。第二年葬於鄚州城南二十五里三方村之原。

魯仕能

魯仕能 (元代)

平江人,字時舉,自號寶潭。理宗淳祐四年進士。嘗從饒魯學。爲監利令,闢充沅州錄事兼餉事。以事失帥意,羈流沅州。帥死,事得白。受誣與伸雪,無憂喜色。歸而講學道巖。卒年八十。

何致中

何致中 (元代)

致中字鶴齡,號華陽山人,宛陵人。

孟棐

孟棐 (元代)

孟棐,字仲良,號九龍山樵,有先瑩在惠麓因家焉,兄弟皆出仕,樵獨隱泉石事親孝。

黃玠

黃玠 (元代)

元慶元定海人,字伯成,號弁山小隱。黃震曾孫。幼勵志操,不隨世俗,躬行力踐,以聖賢自期。隱居教授,孝養雙親。晚年樂吳興山水,卜居弁山。卒年八十。有《弁山集》、《知非稿》等。

杜遵禮

杜遵禮 (元代)

杜遵禮[約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後在世]字裏,生卒年,生平事蹟均不詳,約元仁宗延佑中前後在世。工作曲,有醉中天二支,其一或以爲白樸作。明·朱權《太和正音譜》將其列於“詞林英傑”一百五十人之中。

廣漩

廣漩 (元代)

廣漩字空海,晉江蘇氏子,開元寺如照徒。

周玉晨

周玉晨 (元代)

周玉晨,中國元代詩人,文學家。其代表作主要有:《十六字令》等。其中案詞品卷一誤作周邦彥詞。代表作:《十六字令》,又名《蒼梧謠》、《歸字謠》,是字數最少的詞牌。

顧鑑中

顧鑑中 (元代)

顧鑑中,生平、裏籍均不詳。《張小山小令選·附錄》錄其曲。注“元顧鑑中”。

王艮

王艮 (元代)

(1278—1348)元紹興諸暨人,字止善。爲人尚氣節,讀書務明理致用。起家爲吏。後歷兩浙都轉運鹽使司、海道漕運都萬戶府經歷,覈減鹽引,除運船爲風所敗者之糧。遷江浙行省檢校官,遷江西行省左右司員外郎,奸人誣兩省民鉅額跡避田賦,艮皆破其誑妄。後以淮東道宣慰副使致仕。

鄧文原

鄧文原 (元代)

鄧文原(公元1258年至1328年),字善之,一字匪石,人稱素履先生,綿州(今四川綿陽)人,又因綿州古屬巴西郡,人稱鄧文原爲“鄧巴西”。其父早年避兵入杭,遂遷寓浙江杭州,或稱杭州人。歷官江浙儒學提舉、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、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監祭酒、翰林侍講學士,卒諡文肅。其政績卓著,爲一代廉吏,其文章出衆,也堪稱元初文壇泰斗,《元史》有傳。著述有《巴西文集》、《內製集》、《素履齋稿》等。

李黼

李黼 (元代)

(1298—1352)元潁州人,字子威。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第一,授翰林修撰。累官宣文閣監書博士,兼經筵官。至正十年,授江州路總管。十二年,拜江西行省參政,行江州、南康等路軍民都總管。紅巾軍破江州時,巷戰死。諡忠義。

李晏

李晏 (元代)

(1123—1197)金澤州高平人,字致美。熙宗皇統六年進士。調岳陽丞。世宗即位,召爲翰林直學士、遷侍講學士,兼御史中丞,奏免二稅戶爲良者六百餘人。官終昭義軍節度使。卒諡文簡。

郭庸

郭庸 (元代)

(?—1368)元蒙古人,字允中。由國學生登第,累官陝西行臺監察御史,劾知樞密院事也先帖木兒喪師。官至參政中書,明兵入京城,不降死。

趙善慶

趙善慶 (元代)

趙善慶(?-1345年後),元代文學家。一作趙孟慶,字文賢,一作文寶,饒州樂平(今江西樂平縣)人。《錄鬼簿》說他「善卜術,任陰陽學正」。著雜劇《教女兵》、《村學堂》八種,均佚。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。《太和正音譜》稱其曲「如藍田美玉」。

石國英

石國英 (元代)

國英號月澗,宿州靈壁縣人。元初,官至福建宣慰。

李孝光

李孝光 (元代)

李孝光(1285~1350),元代文學家、詩人、學者。初名同祖,字季和,號五峯,後代學者多稱之“李五峯”。溫州樂清(今屬浙江)人。少年時博學,以文章負名當世。他作文取法古人,不趨時尚,與楊維楨並稱“楊李”。早年隱居在雁蕩五峯山下,四方之士,遠來受學,名譽日廣。至正七年(1347)應召爲祕書監著作郎,至正八年擢升祕書監丞。至正十年(1350)辭職南歸,途中病逝通州,享年66歲。著有《五峯集》20卷。

武林隱

武林隱 (元代)

[元](約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後在世)字、裏、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,約元仁宗延祐末前後在世。

王惲

王惲 (元代)

王惲,汴梁(今河南開封)人(《詩家鼎臠》捲上)。

李道純

李道純 (元代)

李道純 ,湖南都梁(武岡)人,宋末元初著名道士。字元素,號清庵,別號“瑩蟾子”。精於內丹學。李道純博學多才,他的內丹理論兼容幷包,系統非常完整。其師王金蟾爲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。李道純融合內丹道派南北二宗。其內丹理論以“守中”爲要訣。 故後人稱其爲內丹學中的中派。

無慍

無慍 (元代)

(?—1397)元明間僧。浙江臨海人,字恕中,號空室,俗姓陳。初居徑山,兩坐浙東名剎。洪武中,日本國王慕名,奏請住持。太祖召之,以老病辭。有《山庵雜錄》。

史九散人

史九散人 (元代)

史九散人,名樟,字敬先,號散仙,稱爲史九敬仙,又號史九散人。真定(今河北正定縣)人。宮武昌萬戶。或雲史九敬先即大官僚史天澤第九子,元初永清(今屬河北)人,歷官順天真定萬戶。喜莊、列之學,常麻衣草履,自稱“散仙”。此外,據清·張大復《寒山堂曲譜》,宋元南戲《東牆記》題名“九山書會捷譏史九敬先著”,《李勉》題名“史九敬先、馬致遠合著”。此人與元雜劇作家史九敬先是否一人,待考。 所作雜劇今知有《莊周夢》一種,一般認爲即現存《老莊週一枕胡蝶夢》。

李瓚

李瓚 (元代)

李瓚(約公元1388年前後在世)字子粲,一字子鬯,自號弋陽山樵,姑蘇人。多才能文,旁通釋道之學。生平事蹟均不詳。瓚著有《弋陽山樵稿》。

吉雅謨丁

吉雅謨丁 (元代)

吉雅謨丁,字元德,鶴年之從兄。至正間進士,官浙東僉都元帥事。

陳庚

陳庚 (元代)

陳庚(一二四七~一三一五),字南金,東莞(今屬廣東)人,度宗鹹淳三年(一二六七)領鄉薦。六年、九年二科連冠乙榜。入經略劉應龍幕。宋亡,隱居東湖家塾,邑人尊稱月橋先生。元延祐二年卒,年六十九。事見《宋東莞遺民錄》卷下補遺郭應木《宋鄉進士月橋陳公墓誌銘》。今錄詩四首。

同恕

同恕 (元代)

(1254—1331)元奉元路人,字寬甫,號矩庵。同繼先子。年十三,以《書經》魁鄉校。領奉元魯齋書院山長,來學者千數。泰定帝時,拜集賢侍讀學士,以老疾辭。卒諡文貞。有《矩庵集》。

陸友

陸友 (元代)

平江路人,字友仁,號硯北生。善詩,尤長五律,兼工隸楷,又博鑑古物,凡鐘鼎銘刻法書名畫,皆有精識。柯九思、虞集交薦於朝,未及用而歸吳。闢室名“志雅齋”,置古今名集圖史,客至煮茗清談不倦。有《硯史》、《墨史》、《硯北雜誌》等。

王舉之

王舉之 (元代)

王舉之(約1290年--約1350年),元末杭州人人,元曲作家。著有元曲、詩作,現有少量流傳於世。今存散曲中,有贈胡存善[折桂令]一首。而胡存善是胡正臣之子(見《錄鬼簿》)。所以,王舉之可能生於元朝末期,而且是活動於杭州一帶的作家。明朝朱權《太和正音譜》將其列於“詞林英傑”一百五十人之中。約元文宗至順年間在世。

甘復

甘復 (元代)

元明間江西餘幹人,字克敬。元末,從張翥遊。洪武初,以前元遺民,爲士林所推重。惜詩篇什散漫,僅存手墨於同裏。

錢仲益

錢仲益 (元代)

元末明初常州府無錫人,名永升,以字行,錢子正侄。元末進士,明初爲華亭知縣,進翰林修撰,官至周王府長吏。善棋,待詔禁中,成祖常呼爲棋仙。自號錦樹山人。卒官。有《錦樹集》。

柳貫

柳貫 (元代)

柳貫(1270年8月18日—1342年12月7日),字道傳,婺州浦江人,元代著名文學家、詩人、哲學家、教育家、書畫家。博學多通,爲文沉鬱春容,工於書法,精於鑑賞古物和書畫,經史、百氏、數術、方技、釋道之書,無不貫通。官至翰林待制,兼國史院編修,與元代散文家虞集、揭傒斯、黃溍並稱“儒林四傑”。

陳鎰

陳鎰 (元代)

陳鎰(?—1456年),字有戒,江蘇吳縣人,永樂年間考中進士,步入仕途,先後任湖廣、山東、浙江等地的副使,明英宗時期鎮守陝西,用自己的方式解決了陝西的饑荒問題,後看到河南等地流民嘯聚,建議派人前往撫卹,英宗同意後,但官員卻沒有施行,導致後來河南等地的叛亂。陳鎰共三次鎮守陝西,前後十餘年,陝人很愛戴他,敬若父母。每次陳鎰回朝廷,老百姓總是擋道擁車而泣。他回來時,則歡迎的人羣數百里不絕。他之得軍民之心,前後鎮守陝西的無人可及。景泰四年(1453年)因病致仕。景泰七年(1456年),陳鎰去世,獲贈太保,諡僖敏。

鄧玉賓子

鄧玉賓子 (元代)

鄧玉賓子,同知鄧玉賓的兒子,名字、籍貫、生平、事蹟均不可考。其散曲僅存小令〔雁兒落過得勝令〕三首。作品表現了他對社會黑暗以及爲官的危險的深刻認識。

吳萊

吳萊 (元代)

(1297—1340)婺州浦江人,初名來,字立夫,號深嫋山道人。吳直方子。從學於方鳳,博極羣書。仁宗延祐七年以《春秋》舉進士,不第。退居深嫋山中,窮諸書奧旨,著《尚書標說》、《春秋世變圖》、《春秋傳授譜》、《古職方錄》、《孟子弟子列傳》、《楚漢正聲》、《樂府類編》等書。後以御史薦,授長薌書院山長,未上卒。私諡淵穎先生。有《淵穎集》

宋沂

宋沂 (元代)

元清江人,字子與。由藝文監掾遷贛州從事,除常山縣尹。有《春詠亭稿》。

陳帝臣

陳帝臣 (元代)

(1541—1617) 明福建連江人,字季立,號一齋,又號溫麻山農。萬曆時以諸生從軍,俞大猷召致幕下,教以兵法。官至遊擊將軍,居薊鎮十年。大猷死,戚繼光罷。見事不可爲,致仕歸,仍爲老書生。第精音韻訓詁。所居世善堂,藏書極富。嘗遊五嶽兩粵,有《寄心集》、《五嶽兩粵遊草》、《毛詩古音考》和《屈宋古音義》等。

大欣

大欣 (元代)

(1284—1344)元僧。江州人,徙南昌,俗姓陳,號笑隱。九歲出家。博通經典,旁及儒家道流百氏之說。居杭州之鳳山,遷中天竺,又主建康集慶寺。文宗天曆初,被召赴闕,特賜三品文階,授太中大夫。順帝時受命校正《禪林清規》。有《蒲室集》。

黃季倫

黃季倫 (元代)

季倫字季倫,番陽人。與危太樸爲唱和友。嘗遊京師,從翰林學士揭公遊,充三史書寫,工畢,奉命覲上,中書授以長洲縣教諭。

馬謙齋

馬謙齋 (元代)

馬謙齋,[元](約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後在世)名、字、裏、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,約元仁宗延佑中前後在世。與張可久同時,且相識。工散曲,太平樂府等曲選集中所收頗多。張可久有《天淨沙·馬謙齋園亭》,曾在大都(今北京)作過官,辭官後歸隱,有人說他後來隱居杭州。現存小令十七首

徐夢吉

徐夢吉 (元代)

夢吉字德符,杭之於潛人。以茂才舉書院山長,官常熟教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