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人大全

馬登

馬登 (宋代)

馬登(?~一一九八),字遂良,居樂平(今屬江西)。早年應科舉不利,後棄去,以詩酒自遣。寧宗慶元四年卒。事見《夷堅三志》壬卷六。

陳諤

陳諤 (宋代)

陳諤,字古直,號野水。嘗爲越學正。理宗景定二年(一二六一)曾作《襄鄂百詠》,已佚。事見《癸辛雜識》續集卷下。今錄詩二首。

丁一揆

丁一揆 (清代)

丁氏,字一揆,號自閒道人,錢塘人,祠部藥園妹,有《茗柯詞》。

蘇小娟

蘇小娟 (宋代)

錢塘人。妓女。俊麗工詩。其姊盼奴爲太學生趙不敏所眷,不敏得官襄陽府司戶,與盼奴分離三載,二人相思成疾卒。不敏臨終囑其弟娶小娟,其弟官院判,至錢塘爲小娟脫籍,攜歸偕老。

篤世南

篤世南 (宋代)

篤世南,字契哲。寧宗嘉定時人(《式古堂書畫匯考》卷四四)。

吳懋謙

吳懋謙 (明代)

明末清初江南華亭人,字六益,別號華蘋山人,晚號獨樹老夫。布衣。早年與陳子龍、李雯等交遊。詩宗漢、魏、盛唐。有《薴庵集》。

陳翰

陳翰 (清代)

陳翰,字旋吉,乾隆時無錫人,國子生,世居無錫新塘橋。獨好吟詠,而不示人,臨終時命家人盡焚其稿,其兄長從火中搶出數十首。

釋智仁

釋智仁 (宋代)

釋智仁,一作智淳,與九僧同時(《宋詩紀事》卷九一)。今錄詩三首。

蔣元

蔣元 (清代)

清浙江平湖人,字大始。諸生。治理學,篤信程朱,推崇張履祥,謂張氏之說有功於程朱。卒年六十九。有《古文載道編》、《喪祭雜說》、《廣人譜》、《救荒書》、《楊園先生年譜》、《叢桂堂詩文集》。

郭慶藩

郭慶藩 (清代)

郭慶藩,字子淨,一字岵瞻,湘陰人。諸生,官浙江知府。有《十二梅花書屋詩集》。

黃仲騏

黃仲騏 (清代)

諸生。有《醉山草堂詩文集》。

李奇標

李奇標 (明代)

李奇標,南海人。明世宗嘉靖間諸生。

羅耕

羅耕 (宋代)

羅耕,字存甫(一作存叟),號印山,吉水(今屬江西)人。士友子。理宗開慶元年(一二五九)進士(清光緒《吉水縣誌》卷二八)。調清江縣主簿,再調贛州濂溪書院山長(《文山集》卷一六《羅融齋墓誌銘》)。清同治《清江縣誌》卷五有傳。

蕭炎

蕭炎 (宋代)

蕭炎,字寬夫,號葛坡,三山(今福建福州)人(《詩苑衆芳》)。今錄詩二首。

吳簡言

吳簡言 (宋代)

吳簡言,字若訥,長汀(今屬福建)人。太宗端拱二年(九八九)進士,調綿州戶曹。尋擢茂異科,授祕書省著作佐郎,遷祠部郎中,卒。事見《臨汀志·進士題名》(《永樂大典》卷七八九四引)。

方惟深

方惟深 (宋代)

(1040—1122)宋興化軍莆田人,徙居長洲,字子通。方龜年子。早通經學,尤工於詩,爲鄉貢第一。後舉進士不第,即棄去,躬耕田間,閒則讀書。徽宗崇寧四年以遺逸薦,爲興化軍助教。所爲詩精詣警絕,甚爲王安石所稱賞。有《方祕校集》。

陳諷

陳諷 (唐代)

陳諷,籍貫、字號、生卒年均不詳。唐德宗貞元十年(794)甲戌科狀元及第。該科進士二十八人。其中有李逢吉等。考官:戶部侍郎顧少連。試題爲《風過簫賦》。陳諷取狀元當年,又得博學宏詞科第一。入仕後先任畿縣尉,上表請換他縣,德宗允許,後任司勳郎中。陳諷善作賦,今《全唐文》存有《連理枝賦》等三篇。《全唐詩》有詩一首。

謝耘

謝耘 (宋代)

謝耘,字耕道,號一犁,天台(今屬浙江)人。與魏了翁有唱酬(清光緒《黃岩縣誌》卷二○)。

塗大輅

塗大輅 (清代)

塗大輅,字玉華,號鐵船,石屏人。有《蔓衍集》。

徐夢吉

徐夢吉 (元代)

夢吉字德符,杭之於潛人。以茂才舉書院山長,官常熟教授。

毛啓鳳

毛啓鳳 (清代)

毛啓鳳,字鳴周,狄道人。諸生。有《愛菊堂詩草》。

徐舜俞

徐舜俞 (宋代)

徐舜俞,嚴州建德(今屬浙江)人(清光緒《嚴州府志》卷一五)。真宗景德二年(一○○五)進士(《嚴州圖經》卷一)。仁宗景祐三年(一○三六)知合州(清光緒《合州志》卷九)。

黃芻

黃芻 (宋代)

宋興化軍莆田人,字季野。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。師事林光朝,志行高古,同遊士自劉夙而下,皆推崇之。官終懷安縣丞。

李周南

李周南 (清代)

李周南,字冠三,號靜齋,江蘇甘泉人。嘉慶甲戌進士,官刑部主事。有《洗桐軒詩集》。

鄭損

鄭損 (唐代)

鄭損,唐詩人。 唐鄭州滎陽人,生卒年不詳。字慶遠,郡望滎陽(今屬河南),鄭處衝子。初任推官。僖宗光啓時,累官中書舍人。二年(886),沙陀軍入長安,損隨僖宗避難興元。尋知禮部貢舉,後官至禮部尚書。事蹟散見《唐摭言》卷八、《太平廣記》卷一八三、《新唐書·宰相世系表五上》。《全唐詩》存詩6首。

姚守中

姚守中 (元代)

姚守中(約公元1290年前後在世)字不詳,洛陽人,姚燧之侄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前後。在世官平江路吏。守中擅爲曲,作劇有逢萌掛冠、扯詔立東宮、郝廉留錢等三種,(均錄鬼簿)皆佚。太平樂府中有牛訴寃一套,大爲耕犢訴苦,用意頗奇特。太和正音譜評其曲爲“如秋月揚輝”。

蕭意

蕭意 (唐代)

蕭意玄宗天寶前人。生平不詳。李康成編《玉臺後集》曾錄其詩。事蹟見《初唐詩紀》卷五九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
何瑤英

何瑤英 (明代)

何瑤英,新會人。明尚書熊祥女。事見清溫汝能《粵東詩海》卷九六。

高遁翁

高遁翁 (宋代)

高遁翁,失其名。清康熙時高士奇輯高翥《菊澗集》,附其詩入集中(《菊澗集》高士奇序)。今錄詩七首。

潘曾瑋

潘曾瑋 (清代)

江蘇吳縣人,字季玉,一字玉泉。潘曾綬弟。由廕生歷官刑部郎中,記名道員。有《玉泉詞》、《自鏡齋詩鈔》。

黎光地

黎光地 (清代)

黎光地,字環齋,益陽人。監生。有《雲膚山房初稿》、《今吾集》。

陳繩

陳繩 (清代)

陳繩,字騮季,一字禮園,福建侯官人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),詔舉博學宏詞。乾隆元年(1736)應試,詩落一韻,不入選。旋舉孝廉方正,授教職歸。當事聘修《惠獻貝子功績錄》,選長汀縣學訓導。乾隆九年(1744)三月任諸羅訓導。在臺期間,曾協纂《臺灣府志》及《臺海番社採風圖考》,有功於文獻。旋以表現卓異,選貴州貴陽經歷,遷清鎮知縣,爲巡撫馮某所重,有「悃愊無華、月計有餘」之目。能文工詩,所作詩由元、白上溯杜、韓,根底相當深厚,其詩收錄於六十七《使署閒情》及清代方誌中。

王贈芳

王贈芳 (清代)

(1782—1849)清江西廬陵人,字曾貤,號霞九。嘉慶十六年進士,官編修。道光間曾提督湖北學政。官至鹽法道。學宗宋儒。工詩古文,不拘體格。有《綱鑑要錄》、《慎其餘齋詩文集》、《書學彙編》等。

王序賓

王序賓 (清代)

王序賓,清江陰人,因兒子王兆魚的功名,贈修職佐郎。

許仲琳

許仲琳 (明代)

許仲琳(約1560—約1630),亦作陳仲林,號鐘山逸叟,應天府(今江蘇南京市)人,生平事蹟不詳,明朝小說家。他生活在明代中後期。著有知名小說《封神演義》,因此而得名。

董紹蘭

董紹蘭 (清代)

董紹蘭,字香谷,漢軍旗人。有《叢菊軒吟草》。

彭德盛

彭德盛 (明代)

彭德盛,字於鬆,號挺霄。番禺人。事見明張喬《蓮香集》卷二。

釋用機

釋用機 (宋代)

釋用機,住瑞州五峯淨覺院。乃青原下十一世,天衣懷禪師法嗣。《五燈會元》卷一六有傳。

陳德翁

陳德翁 (宋代)

陳德翔,字元覽,永嘉(今浙江溫州)人。《東甌詩存》卷三次其詩於葉槐後,姑置於此。今錄詩二首。

劉珍

劉珍 (元代)

(?—126)東漢南陽蔡陽人,字秋孫,一名寶。安帝永初中爲謁者僕射。鄧太后詔使參與校定東觀諸書,又詔作建武以來名臣傳。官終衛尉。撰《釋名》。

柯培元

柯培元 (清代)

柯培元,字復子,號易堂。山東歷城人。清嘉慶二十三年(1818)恩科舉人。善詩文,精金石。道光十五年(1835),由福建甌寧知縣調署噶瑪蘭廳通判,十一月十七日到任,至十二月十六日卸任,僅一月即去。離臺後纂成《噶瑪蘭志略》,凡十四卷,自〈天文〉以至〈雜識〉共三十三志,約十二萬餘字。記事止於道光十五年(1835),頗爲詳瞻。原稿今藏南京圖書館,1961年在臺有《臺灣文獻叢刊》第九十二種之點校本流傳。

陳櫟

陳櫟 (元代)

(1252—1334)元徽州休寧人,字壽翁。學宗朱熹。宋亡,隱居著書。仁宗延祐初,鄉試中選,不赴禮部試,教授於家。性孝友,剛正,動中禮法,與人交,不以勢合,不以利遷。善誘學者,諄諄不倦。所居堂名定宇,學者稱定宇先生,晚稱東阜老人。有《尚書集傳纂疏》、《歷代通略》、《勤有堂隨錄》和《定宇集》。

焦煥炎

焦煥炎 (宋代)

焦煥炎,字晦甫。炳炎弟。理宗紹定二年(一二二九)武舉進士。累官知鎮江府。事見《至元嘉禾志》卷一三。

談縉

談縉 (明代)

談縉(1431一?)字朝章,號敬義,其廬著荷橋子。明無錫人。談泰子。官東陽訓導。自幼好學,早年即厭章句,潛究聖賢之學。應事從容,不動聲色。著述頗富。

高之騱

高之騱 (清代)

清山東淄川人,字仲治。高珩子。工詩,學香奩西昆之體。有《強恕堂詩集》。

吳庠

吳庠 (近代)

吳庠(1879─1961),原名清庠,後去清字,字眉孫,別號寒竽,江蘇鎮江人。少讀詩書,後來又攻讀新學,30歲時畢業於上海南洋公學。清末,詩文與丁傳靖、葉玉森齊名,人稱“鐵甕三子”。

陳元祿

陳元祿 (清代)

陳元祿,字抱潛,號小鐵,錢塘人。官直隸永定河同知。有《十二種蘭亭精舍集》。

宋赫

宋赫 (清代)

宋赫,字東野,撫寧人。乾隆戊子舉人。有《東野詩草》。

李堯俞

李堯俞 (宋代)

李堯俞,字然明,成都(今屬四川)人。仁宗景祐元年(一○三四)進士(清嘉慶《四川通志》卷一二二)。皇祐間知處州(清光緒《處州府志》卷一三)。

釋今湛

釋今湛 (明代)

今湛(一六一二—一六七七),字旋庵。三水人。俗姓李,原名廷輔。明桂王永曆二年(一六四八)登具,爲海雲、海幢兩山都寺。趺化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(一六七七),世壽六十五。事見釋今無《光宣臺集》卷一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