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284—1344)元僧。江州人,徙南昌,俗姓陳,號笑隱。九歲出家。博通經典,旁及儒家道流百氏之說。居杭州之鳳山,遷中天竺,又主建康集慶寺。文宗天曆初,被召赴闕,特賜三品文階,授太中大夫。順帝時受命校正《禪林清規》。有《蒲室集》。
字谷孫,號冠羣,江陰周莊東街人。出身貧寒,嗜書好學,博覽羣書,同治四年考中第一名秀才,光緒二年以優貢推薦,入京經廷試,任正紅旗官學教習,併兼懸壺,名噪一時。後棄仕行醫,造福人民。軍機大臣翁同和,因惜其才竭力勸留,反爲其淡泊名利,志在活人之精神所感動。柳寶貽一生,仁術福人,對貧者免費診治。名滿江浙,著有溫熱逢源等十二種醫書,均爲其經驗與研究所得,刊行全國。柳氏善詩文書法,曾在周莊創辦宗言文社,和讀書人相習相吟。
許彬,唐朝詩人。一作郴,亦作琳,字不詳,睦州人。生卒年均不祥,與唐末詩人鄭谷同時代。約唐懿宗鹹通末前後在世,即約公元八七三 年前後在世。許彬舉進士不第,所作詩,全唐詩錄存一卷。鄭谷曾爲其做過詩,如《送進士許彬》、《聞進士許彬罷舉歸睦州悵然懷寄》。
陳去疾(約公元835年前後在世)字文醫,[唐]侯官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唐文宗太和末前後在世。元和十四年,(公元819年)舉進士及第。歷官邕管副使。去疾所作詩,今存十三首。(見《全唐詩》)
伊夢昌,唐末不仕,披羽褐爲道士,先後曾至兩浙、江西、湖南等地。天佑十年(913)至撫州南城縣。又人湖南馬氏幕中。散誕放逸,不拘細謹,飲醉常行歌市中。時人稱爲伊風子。喜作《望江南》詞,遇物即詠,皆有意旨。有異術,時人或目爲神仙。
(1054—1123)宋衢州常山人,居丹徒,字彥昭。王介子。神宗熙寧六年進士。知真州,時詔諸道經畫財用,漢之請先置都籍,從之。入爲開封府推官。歷知瀛、蘇、潭、洪等州,又連徙五州,入爲工部侍郎。加龍圖閣直學士,進延康殿學士卒。
羅願 (1136~1184) 字端良,號存齋,徽州歙縣呈坎人。汝楫子。蔭補承務郎。宋乾道二年(1166)進士 ,歷任鄱陽知縣、贛州通判、鄂州知事,人稱羅鄂州。精博物之學,長於考證。文章精煉醇 雅,有秦漢古文之風。所撰《新安志》10卷,體例完備,章法嚴密,舍取併合隨主旨而定, 尤詳物產。提出編纂方誌要注重民生,爲後世學者重視。著有《爾雅翼》20卷、《鄂州小集 》7卷。
(?—1458)常州府無錫人,字汝敬。倪峻孫。正統十三年進士。擢御史。景泰時,數奉命按部,有直聲。景泰末,以偕同官疏請帝節儉寬恕,謫宜山典史。天順初,授祥符知縣。從柳溥鎮壓大藤峽徭僮等族起事,改都督府都事。軍還卒。有《月樓集》。
五代吳至南唐初年詩僧。吳讓帝大和七年(935)至南唐中主保大四年(946),曾書碑三通,刻石於壽州。又與齊己有過從。事蹟見《寶刻類編》卷八、《唐詩紀事》卷七七。《全唐詩》存詩6首。
(1598—1667)明末清初浙江定海人,字時望,晚號天愚山人。明崇禎十年進士。任廣東番禺知縣,捕盜息訟,多所建樹。升工部主事,爲人中傷,謫爲福建幕僚。南明隆武時爲兵科給事中。入清稱病不仕。生平手抄經史百餘卷,詩文皆直抒胸臆。卒於康熙五年十二月中。有《天愚山人集》。
宋徐州豐縣人,字獻臣。李若穀子。真宗時賜進士及第。歷史館修撰、知制誥,爲翰林學士,進吏部員外郎。詳練朝廷典故,凡有沿革,帝多諮訪。製作誥命,爲時所稱。出知許州,歲飢,取民所食五種上之,朝廷爲蠲其賦。官終知河中府。嘗修《國朝會要》、《三朝訓鑑圖》、《閤門儀制》等。有《詩苑類稿》及別集。
黃尊素(1584年-1626年),明末官員,“東林七君子”之一,與汪文言併爲當時“東林黨的兩大智囊”,著名學者黃宗羲之父。初名則燦,後改尊素,字真長,號白安,餘姚通德鄉黃竹浦(今浙江省餘姚市梁輝鎮)人。萬曆四十四年進士,天啓初擢御史,力陳時政十失,忤魏忠賢,被奪俸一年。後又上疏論事,再忤魏忠賢意,被削籍歸。不久被逮入都下詔獄,受酷刑死。有《忠端公集》。
董其昌(1555—1636),字玄宰,號思白、香光居士,松江華亭(今上海閔行區馬橋)人,明代書畫家。萬曆十七年進士,授翰林院編修,官至南京禮部尚書,卒後諡“文敏”。董其昌擅畫山水,師法董源、巨然、黃公望、倪瓚,筆致清秀中和,恬靜疏曠;用墨明潔雋朗,溫敦淡蕩;青綠設色,古樸典雅。以佛家禪宗喻畫,倡“南北宗”論,爲“華亭畫派”傑出代表,兼有“顏骨趙姿”之美。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。書法出入晉唐,自成一格,能詩文。
岑徵(一六二七—一六九九),字金紀,號霍山。南海人。明思宗崇禎間諸生。年二十遭鼎革,棄諸生,隱西樵。滄桑事定,乃入粵西,泛三湘,走金陵,復北遊燕趙間,所至多憑弔寄懷之作。性方介,不受人憐,人亦罕憐之者。所與爲友者,惟高僧、野人及二三知己。坎壈以終。著有《選選樓集》。清陳伯陶編《勝朝粵東遺民錄》卷一有傳。
李宏皋,正確的名字應該是李弘臬(見《復溪州銅柱記》銘文)( ? - 951),五代十國時南楚國官員、學士,官至尚書左僕射,御史大夫,上柱國。李弘臬系長沙人。南楚王馬殷當國時,爲營道令,遷都統掌書記。後爲南楚文昭王馬希範所置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,授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,上柱國。
畢際有(1623-1693),字載積,號存吾,生於明天啓三年(1623)。他是明末戶部尚書畢自嚴的仲子,其長兄名際壯,早逝;三弟名際孚,沒有入仕。清順治二年(1645),畢際有考中拔貢,順治十三年(1656)任山西稷山知縣。有《存吾草》。
馬謙齋,[元](約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後在世)名、字、裏、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,約元仁宗延佑中前後在世。與張可久同時,且相識。工散曲,太平樂府等曲選集中所收頗多。張可久有《天淨沙·馬謙齋園亭》,曾在大都(今北京)作過官,辭官後歸隱,有人說他後來隱居杭州。現存小令十七首
劉孝威(?~548)南朝梁詩人、駢文家。名不詳,字孝威。彭城(今江蘇徐州)人,出生官宦之家,齊大司馬從事中郎劉繪之子、劉孝綽第六弟。生年不詳,卒於梁武帝太清二年。孝威以詩勝,三兄孝儀以文勝,故孝綽有“三筆六詩”之譽,氣調爽逸,風儀俊舉。初爲安北晉安王法曹,轉主簿。隋書·經籍志》著錄《劉孝威集》十卷,今佚。明張溥《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》輯有《劉孝儀孝威集》。今存詩約六十首。
(1832—1899)清浙江錢塘人,字嘉魚,又字鬆生,晚號鬆存。諸生。同治間,左宗棠下杭州後委其善後,總理賑撫、醫藥等局,設粥廠,浚西湖。又以私錢搜求散失之典籍,還給文瀾閣。薦授江蘇知縣,不就。其家原有藏書處名八千卷樓,丁丙又增建善本室,總稱嘉惠堂。利用藏書,輯《武林掌故叢編》、《武林往哲遺書》、《杭郡詩》三輯。另有《善本室藏書志》、《鬆夢寮詩稿》等。所作《庚辛泣杭錄》也有史料價值。
吳順之(一○八八~一一六三),字伯思,洛陽(今屬河南)人。以祖蔭補太廟齋郎,授鳳州河池尉。遷知侯官縣,與守帥不和,主管江州太平觀。高宗紹興初以薦擢知海州,歷知連州、汀州、復州、靖州。孝宗隆興元年卒,年七十六。事見《周文忠公集》卷三一《靖州太守吳君順之墓誌銘》。今錄詩十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