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人大全

汪曾武

汪曾武 (近代)

汪曾武(1864-?) 字仲虎,一字君剛,號鶼龕。太倉人。有《鶼龕詞》,一名《趣園味蓴詞》。

王儒卿

王儒卿 (明代)

字賽玉,嘉靖間,南京本司妓。

呂成家

呂成家 (清代)

呂成家,字建侯,清嘉慶年間(1796~1820)人士。澎湖東衛社人。少聰慧穎異,工書畫,能詩,尤能琴箏。屢試不售,遂絕意功名,怡情山水,曾與吳性誠常相唱和,去任後尤寄短章遺贈。晚益耽吟詠。成家天性友愛,與兄弟祖合、志略等數人白眉黃髮,揖讓一堂。諸子侄多業儒。從弟作屏、侄因方,俱諸生;子逢時,武生。成家年七十一,以壽終。

梁介

梁介 (宋代)

梁介,字子輔,雙流(今屬四川)人。高宗紹興二十七年(一一五七)進士。孝宗乾道元年(一一六五)除祕書省正字。二年,知彭州(《南宋館閣錄》卷八)。四年,遷利州路轉運判官(《宋會要輯稿》選舉三四之二一),徙知瀘州。居歲餘,改瀘南,兼安撫使。詔赴行在,道遇病,辭,得主管衝佑觀。再召,又辭,除知遂寧府,未赴,卒。清嘉慶《四川通志》卷一四四有傳。今錄詩六首。

蘇邁

蘇邁 (宋代)

眉州眉山人,字伯達。蘇軾長子。文章政事,有父風。軾貶惠州,邁求潮之安化令,以便饋親。歷雄州防禦推官,駕部員外郎。卒於官。

陸曾禹

陸曾禹 (清代)

浙江仁和人。乾隆時國子生。嘗作《救飢譜》。高宗命內直諸臣刪潤刊行,改名《康濟錄》。

蔣大年

蔣大年 (清代)

蔣大年,字彌少,邵陽人。諸生。

蔡格

蔡格 (宋代)

蔡格(1183~1246)字伯至,號素軒,建陽(今屬福建)人。生而穎悟,博覽諸經,行高而德厚,學足而望隆,與模、杭、權兄弟自相師友,教諸子侄必遵家庭心學之訓。抵邪衛道,與學者講盡心知性之章,以力抵之,著《至書》以警人,作《廣仁》以自勵。躬耕不仕,毅然衛道,以振家聲。

桂如虎

桂如虎 (宋代)

桂如虎,一作如篪,貴溪(今屬江西)人。光宗紹熙元年(一一九○)進士。曾知柳州。事見清同治《貴溪縣誌》卷七之二。

鄧玉賓子

鄧玉賓子 (元代)

鄧玉賓子,同知鄧玉賓的兒子,名字、籍貫、生平、事蹟均不可考。其散曲僅存小令〔雁兒落過得勝令〕三首。作品表現了他對社會黑暗以及爲官的危險的深刻認識。

吳萊

吳萊 (元代)

(1297—1340)婺州浦江人,初名來,字立夫,號深嫋山道人。吳直方子。從學於方鳳,博極羣書。仁宗延祐七年以《春秋》舉進士,不第。退居深嫋山中,窮諸書奧旨,著《尚書標說》、《春秋世變圖》、《春秋傳授譜》、《古職方錄》、《孟子弟子列傳》、《楚漢正聲》、《樂府類編》等書。後以御史薦,授長薌書院山長,未上卒。私諡淵穎先生。有《淵穎集》

釋顯萬

釋顯萬 (宋代)

釋顯萬,字致一,浯溪僧。嘗參呂本中。有《浯溪集》(《宋詩紀事》卷九二),已佚。今錄詩十四首。

曹鳳儀

曹鳳儀 (近代)

字夢武,清代嘉慶間人。

石中立

石中立 (宋代)

(972—1049)洛陽人,字表臣。石熙載子。性疏曠,好諧謔。初補西頭供奉官。擢直集賢院,與李宗諤、楊億、劉筠等友善。校讎祕書,凡經其手者,人皆傳之。仁宗景祐四年,拜參知政事,次年罷。後以太子少傅致仕,遷少師。卒諡文定。熟悉臺閣故事,不汲汲近名,喜賓客。有文集。

陳於泰

陳於泰 (明代)

陳於泰(1596-1649),字大來,號謙茹。江蘇宜興人,(今宜興高塍鎮亳村人),父陳一教、弟陳於鼎、族兄陳於廷皆進士出身。幼敏悟,好讀書,十五歲時即精通經史。崇禎四年進士,殿試第一。官修撰。國變後爲僧。

徐君茜

徐君茜 (南北朝)

南朝梁東海郯人,字懷簡。徐孝嗣孫。幼聰朗好學,及長,善絃歌,爲梁湘東王鎮西諮議參軍。好聲色,侍妾數十,皆佩金翠,曳羅綺。常載妓遊覽,荊楚山川,靡不登踐。辯於辭令,有輕豔之才,作新聲巧變,人多諷習。卒官。

吳蘭修

吳蘭修 (清代)

吳蘭修(清)(約公元一八二一年前後在世)字石華,廣東嘉應州(今梅州)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就讀於粵秀書院,約清宣宗道光初前後在世。嘉慶十三年(公元一八o八年)舉人,官信宜訓導。生平枕經葄史,嘉慶戊辰舉人,官至訓導(從八品),有詩文名。構書巢於粵秀書院,藏書數萬卷,顏其室曰守經堂,四十三任粵秀書院院監。自稱經學博士。蘭修所著有《荔村吟》、《草桐華閣詞》,及《南漢紀》五卷,《端溪研史》三卷等,均《清史列傳》並傳於世。

高衡

高衡 (宋代)

高衡,歷陽(今安徽和縣)人。鎛子,衛弟。事見清道光《廣東通志》卷二○八。

孫應符

孫應符 (宋代)

孫應符,字仲潛,餘姚(今屬浙江)人。介子、應時仲兄。今錄詩十一首。

丁石

丁石 (宋代)

宋台州黃岩人,字貫道,號菊山逸民。丁本從子。能詩。與戴復古友善。

劉宗玉

劉宗玉 (清代)

劉宗玉,吳山中興觀道士。

石文

石文 (清代)

浙江上虞人,徙居杭州。字貞石。諸生。家奇貧,學爲詩歌,悽戾幽怨,自成一家。與厲鶚等爲文字交。卒年三十二。有《貞石詩鈔》。

潘若衝

潘若衝 (宋代)

潘若衝,早年事楚馬氏(《沅湘耆舊集》卷一七)。宋太宗太平興國初,官於桂林(《詩話總龜》前集卷二六引《雅言雜載》)。六年(九八一),以右贊善大夫授維揚通理(《騎省集》卷二六《崇道宮碑銘》)。雍熙初,知零陵(清嘉慶《零陵縣誌》卷一四)。今錄詩五首。

令狐峘

令狐峘 (唐代)

令狐峘(?~805年),宜州華原(今陝西耀縣)人,令狐德棻五世孫,史學家。他博學善撰,尤長文史。唐玄宗天寶末年中進士,遇“安史之亂”發生,他避亂入終南山。五年初,竇參任宰相,以他從前在衡州時有冒功之過,將他貶爲吉州別駕,後遷爲刺史,最後貶爲衢州別駕。他在此住了10年,於艱辛之中堅持寫完《代宗實錄》。令狐峘知識淵博,性格孤傲,不善攀結權貴,因而多次受貶。805年,順宗即帝位,召他回朝任祕書少監,卒於北返途中。元和年問,其子令狐丕將《代宗實錄》交予朝廷,朝廷以撰寫之勞追贈他工部尚書銜。

柳渾

柳渾 (唐代)

柳渾(公元714—789年),字夷曠,一字惟深,本名載。柳悛六世孫。汝州人。唐代名相。生於唐玄宗開元三年,卒於德宗貞元五年,年七十五歲。少孤,志學棲貧。舉進士,爲監察御史。魏少遊鎮江西,奏署判官。後爲袁州刺史,遷左散騎常侍。拜宜城縣伯,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渾著有文集十卷,《新唐書·藝文志》傳於世。

牟融

牟融 (唐代)

牟融是僞造的唐代詩人。全唐詩卷467有牟融詩一卷,但實際上這個牟融乃是明人僞造的,唐代沒有牟融這個人。陶敏《全唐詩·牟融集證僞》一篇,指出牟融其人明中葉以前無聞,從朱警《唐百家詩》開始出現,其中記載的唐代著名人物居然橫跨了幾個時代,而另一批人物則屬明代著名人物,再從地理、典故等加以佐證,確認此集爲明人僞造。

袁恕己

袁恕己 (唐代)

袁恕己(?-706年),滄州東光(今河北東光)人,唐朝宰相。袁恕己早年曾任司刑少卿、相王府司馬,後與桓彥範、敬暉、張柬之、崔玄暐一同發動神龍政變,擁立唐中宗復辟,被任命爲中書令。後遭到韋皇后與武三思的排擠,被奪去實權,進封南陽郡王。706年(神龍二年),武三思以五王誣陷韋后爲由,通過唐中宗頒佈詔令,將五王流放邊疆。袁恕己被流放環州,後被周利貞虐殺。唐睿宗繼位後,賜諡貞烈。

龔鉽

龔鉽 (清代)

龔鉽,字適甫,又字季適,號漚舸,南昌人。貢生,候選教諭。有《四和詩》、《六如詩》。

施樞

施樞 (宋代)

施樞,約宋理宗端平中前後在世(即約公元一二三五年前後在世)字知言,號芸隱,丹從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工詩。嘉熙時,(公元一二三九年左右)嘗爲浙東轉運使幕屬。又嘗爲越州府僚。樞著有芸隱倦遊遷及芸隱橫舟稿各一卷,《四庫總目》傳於世。

盧宅仁

盧宅仁 (明代)

明廣東四會人,字伯居。弘治十二年進士。授工部都水司主事,管濟寧閘河,治水有績。正德初,以不應劉瑾需索,幾遭禍。官至廣西按察使。

王敔

王敔 (清代)

湖南衡陽人,字虎止,王夫之子。康熙間貢生。操守高潔,博學能文章,與邵陽車無咎、王元復、攸縣陳之駓稱楚南四家。晚築湘西草堂,學者稱蔗畦先生。有《蔗畦存稿》、《笈雲草》。

沈遼

沈遼 (宋代)

沈遼(1032—1085),字睿達,宋錢塘(今餘杭)人。沈遘的弟弟,《夢溪筆談》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。自幼嗜讀《左傳》、《漢書》,曾鞏、蘇軾、黃庭堅常與之唱和,王安石、曾布皆習其筆法。本無意於功名,王安石曾有“風流謝安石,瀟灑陶淵明”之稱。後由三司使吳充舉薦,負責監內藏庫。

堵允錫

堵允錫 (明代)

堵允錫(1601-1649 ),明崇禎十年(1637)進士。宜興人,一作允錫,字錫君,改仲緘,號牧遊。僑居無錫。以戶部郎中知長沙府。南明隆武帝時,任湖北巡撫,力主抗清,升兵部尚書,文淵閣大學士,兵敗,至廣西,病死於潯州,卒諡“文忠”,有《堵文忠公集》。

釋清壹

釋清壹 (宋代)

釋清壹,宋末仙居僧(《吳禮部詩話》)。今錄詩二首。

史密

史密 (清代)

史密,初名襄齡,字梅叔,號梅裳,濟寧人。嘉慶癸酉拔貢,歷官淡水同知。有《史梅叔詩選》。

陳普

陳普 (宋代)

陳普,字尚德,號懼齋,世稱石堂先生。南宋淳佑四年(1244年)生於寧德二十都石堂(今屬蕉城區虎貝鄉文峯村)。南宋著名教育家、理學家,其鑄刻漏壺爲世界最早鐘錶之雛形。

性道人

性道人 (清代)

性道人,吳江人,周氏女,原名瓊,字羽步,一字飛卿。

張鎡

張鎡 (宋代)

張鎡(1153—1221?)原字時可,因慕郭功甫,故易字功甫,號約齋。南宋文學家,先世成紀(今甘肅天水)人,寓居臨安(現浙江杭州),卜居南湖。出身顯赫,爲宋南渡名將張俊曾孫,劉光世外孫。他又是宋末著名詩詞家張炎的曾祖,是張氏家族由武功轉向文階過程中的重要環節。隆興二年(1164),爲大理司直。淳熙年間直祕閣通判婺州。慶元初爲司農寺主簿,遷司農寺丞。開禧三年(1207)與謀誅韓侂冑,又欲去宰相史彌遠,事泄,於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編管,卒於是年後。

柳珪

柳珪 (唐代)

京兆華原人,字交玄。柳仲郢子。宣宗大中五年進士。秀整而文,杜牧、李商隱皆稱之。以藍田尉直弘文館,遷右拾遺,終衛尉少卿。早卒。

梁國棟

梁國棟 (明代)

梁國棟,字景升。香山人。明熹宗天啓四年(一六二四)舉人,官彭澤知縣。事見清道光《廣東通志》卷七六。

李範

李範 (唐代)

(?—726)唐宗室。睿宗第四子。始名隆範,後避玄宗諱,單稱範。初封鄭王,改衛王,睿宗時進封岐王。從玄宗誅太平公主,以功賜封。歷爲州刺史,遷太子太傅。卒諡惠文。範好學工書,雅愛文章之士,士無貴賤,盡禮之。多聚書畫古蹟,皆世所珍者,爲時所稱。

範淑鍾

範淑鍾 (清代)

字秀林,江南休寧人。

王念

王念 (宋代)

王念,哲宗元祐五年(一○九○)官太常博士(《續資治通鑑長編》卷四四九)。

劉涇

劉涇 (宋代)

劉涇(1043?~1100?)字巨濟,號前溪,簡州陽安(今四川簡陽)人。熙寧六年(1073)進士。爲太學博士。元符末,官至職方郎中。米芾、蘇軾之書畫友。蘇軾答劉涇詩云:“細書千紙雜真行。”鮮于伯機藏雜帖一冊,內有劉涇墨帖一紙。善作林石槎竹,筆墨狂逸,體制拔俗。亦工墨竹,以圓筆作葉,成都太智院法堂有松竹畫壁各一堵。卒年五十八。《宋史本傳、畫繼、東坡集、雲煙過眼錄、圖繪寶鑑》

釋真一子

釋真一子 (宋代)

釋真一子,自稱南嶽布衣,與章察有交(《沅湘耆舊集》前編卷三一)。

王亦世

王亦世 (宋代)

王亦世,寧宗嘉定中真德秀知泉州時,爲長溪丞。官終知建安縣(《藏一話腴》內編捲上)。

石懋

石懋 (宋代)

石懋,字敏若,自號橘林,蕪湖(今屬安徽)人。弱冠登哲宗元符三年(一一○○)進士。徽宗崇寧中再舉博學宏詞科,爲密州教授。宣和間,因斥閹宦梁師成,被排擯。卒年三十四,有《橘林集》,已佚。事見清嘉慶《蕪湖縣誌》卷八、卷一三。今錄詩十二首。

汪廣洋

汪廣洋 (明代)

汪廣洋(? ~1379),江蘇高郵人,字朝宗,明朝初年宰相,重臣。漢族。元末進士出身,通經能文,尤工詩,善隸書。朱元璋稱讚其“處理機要,屢獻忠謀”,將他比作張良、諸葛亮。年少時跟隨太祖朱元璋起義反元,被朱元璋聘爲元帥府令史、江南行省提控,受命參與常遇春軍務。明朝建立後,先後擔任山東行省、陝西參政、中書省左丞、廣東行省參政、右丞相職務。受封忠勤伯。洪武十二年(1379年),因受胡惟庸毒死劉基案牽連,被朱元璋賜死。著有《鳳池吟稿》、《淮南汪廣洋朝宗先生鳳池吟稿》。《明詩綜》收其詩三十一首。

蕭端澍

蕭端澍 (清代)

蕭端澍,字雨根,號水卿,三臺人。光緒戊子舉人,官武昌知縣。有《賞松石齋詩存》。

汪翔龍

汪翔龍 (宋代)

汪翔龍,四明(今浙江寧波)人。理宗寶祐元年(一二五三)進士(《延祐四明志》卷六)。今錄詩二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