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郃,男,生卒年均不詳,約公元九〇六年(唐朝末)前後在世,字希韓,浙江台州仙居人。公元八九七年(乾寧四年)登進士及第。好荀、揚、孟之書。官校書郎,河南府文學。朱溫篡唐,歸隱。新唐書藝文志錄有孫氏文纂四十卷,孫氏小集三卷,傳於世。
(1431—1478)明江西永豐人,字應魁,改字彝正,學者稱一峯先生。家貧好學,成化二年進士第一。授翰林院修撰。抗疏論李賢起復,落職,謫泉州市舶司提舉。次年復官,改南京,居二年,以疾辭歸。隱於金牛山,專研經學,開門教授,從學者甚衆。嘉靖初追贈左春坊諭德,諡文毅。能詩,有《一峯集》。
江蘇吳縣人,字宮聲,號庸亭。順治十五年進士。博學多識。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,授編修,纂修《明史》。後乞假歸。爲諸生時,嘗請減蘇鬆浮糧,條議三吳水利,皆切於國計民生。工詩古文,多散失不存。
呂殊,字愚牧,號敏齋,永康(今屬浙江)人。寧宗嘉定元年(一二○八)進士。歷江陵府、溫州教授(《敬鄉錄》卷一○、《敏齋稿》卷末胡宗楙跋)。有《敏齋稿》,收入《續金華叢書》。今錄詩三首。
(約公元一六六五年前後在世)字紫乙,一字秋水,代州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清聖祖康熙四年前後在世,年六十餘歲。順治中拔貢。授永平知府。累遷廣東左布政使,屢平巨盜。每上書奏事,次第施行。母沒,如京年巳六十餘,居喪哀毀骨立。服闋,未幾卒。如京作詩頗清利,尤工五言。著有《秋水集》十六卷,《四庫總目》傳於世。
謝元汴(一六○五—?),字梁也,號霜崖。澄海人。口訥,寡言笑。性穎異,讀書過目成誦,博通六經子史。南明隆武元年(一六四五),赴福州投唐王,授兵科給事中。以直忤鄭芝龍,革職歸裏。南明永曆二年(一六四八),至肇慶謁桂王,復授兵科給事中。次年,奉命募兵平遠。桂王西奔不返,遂奉母隱居豐順大田泥塘。亂定,還居潮州郡城。母卒,披緇入臺灣,不知所終。有《燼言》、《放言》、《霜崖集》、《霜山草堂詩集》、《和陶》、《霜吟》諸集。清康熙《潮州府志》卷九上、清乾隆修《潮州府志》卷二九有傳。
(1298—1352)元潁州人,字子威。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第一,授翰林修撰。累官宣文閣監書博士,兼經筵官。至正十年,授江州路總管。十二年,拜江西行省參政,行江州、南康等路軍民都總管。紅巾軍破江州時,巷戰死。諡忠義。
先汪,四川瀘州市合江縣人,唐德宗貞元中(785--805年)進士,出任過合江縣令。相傳他七歲便會寫文章,被稱爲神童。今合江縣先市鎮鎮頭還存有他的墳墓和神臂城下的“讀書巖”,據《合江縣志》記載“讀書巖”是他少年時讀書的地方。因唐代瀘州考中進士的不多,先汪便是這其中之一。他的詩已盡數散佚,僅存《詠之江》和《題安樂山》兩首。
韓嘉彥(1067—1129),字師茂,相州安陽(今屬河南)人,賢相韓琦六子。宋代詞人。生於治平四年(1067年),娶齊國公主(神宗第三女)爲妻,拜駙馬都尉,終贏海軍承宣使。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年)卒,諡端節。有子六子:韓恕、韓詔、韓誡、韓諮、韓瑛、韓燮。
吳竽,字允成,江陰(今屬江蘇)人。孝宗淳熙五年(一一七八)進士。寧宗慶元間知臨江軍(明隆慶《臨江府志》卷五),官終太府寺丞。所交有葉適、陳亮,皆相器重。事見清光緒《江陰縣誌》卷一三、一六。
(1652—1715)清浙江錢塘人,字山公,一字少渠。諸生。十七歲學爲古文。志在經世,又通經術,不信僞《古文尚書》,與閻若璩見解相同。康熙間,被薦鴻博,辭不就。工詩文,多表章節義之作。學者私諡文介先生。有《解舂集》、《樊中集》等。
釋法燈(一○七五~一一二七),號傳炤,俗姓王(此據塔銘,《嘉泰普燈錄》、《五燈會元》作劉氏),華陽(今四川成都)人。二十三歲剃落於承天院,受其足戒。嘗師事圓明、寶梵。後下荊江、歷淮山,北抵漢沔,遍謁諸老。徽宗政和七年(一一一七)西歸,詔住襄陽鹿門政和禪寺。爲青原下十二世,爲芙蓉道楷禪師法嗣。欽宗靖康二年卒,年五十三。事見《石門文字禪》卷二九《鹿門燈禪師塔銘》。《嘉泰普燈錄》卷五、《五燈會元》卷一四有傳。
歐陽袞約公元八三八年前後在世)字希甫,福州閩縣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唐文宗開成中前後在世。曾赴京都長安應舉,數次皆不中 。後與詩人項斯以詩相知,漸與項斯齊名詩壇。於唐寶曆元年(825年)進士及第,官至監察御史。有二子琳、玭,皆登進士第,復中宏詞科,以詩賦傳家。《全唐詩》收其《雨》、《田家》、《神光寺》、《和項斯遊頭陀寺上方》等詩。
李珵,字玉輝。東莞人。明孝宗弘治二年(一四八九)舉人。署洛容教諭,不耐束縛,掛冠去。躬耕如故,於隴畔植荔枝數株,自號荔圃。與同志楊廷禮、王季明、方柳齋數輩吟詠其間。年八十卒。清宣統《東莞縣誌》卷五七、民國張其淦《東莞詩錄》卷一〇有傳。
陸律,西安(今浙江衢縣)人。高宗紹興三十年(一一六○)進士。寧宗慶元四年(一一九八)知衡州(《永樂大典》卷八六四七引《衡州府圖經志》)。事見清康熙《衢州府志》卷一八。今錄詩二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