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人大全

葛立方

葛立方 (宋代)

葛立方(?~1164), 南宋詩論家、詞人。字常之,自號懶真子。丹陽(今屬江蘇)人,後定居湖州吳興(今浙江湖州)。

辛延年

辛延年 (两汉)

辛延年 (公元前220~?年待考),著名秦漢詩人。 作品存《羽林琅》一首,爲漢詩中優秀之作。始見於《玉臺新詠》,《樂府詩集》將它歸入《雜曲歌辭》,與《陌上桑》相提並論,譽爲“詩家之正則,學者所當揣摩”。

喻鳧

喻鳧 (唐代)

生活在唐代的詩人喻鳧是一位非常典型的江南才子,《唐才子傳》卷七記載了他簡短的生平,《唐才子傳》中載:“鳧,毗陵人,開成五年,李從實榜進士,仕爲烏程縣令,有詩名。”1458作爲進士出身,喻鳧一生創作甚豐,但《全唐詩》僅收錄喻鳧詩一卷又一首,計65首。這也是他一生之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。

文秀

文秀 (唐代)

江南詩僧。昭宗時居長安,爲文章供奉。與鄭谷、齊己爲詩友。曾遊南五臺。事蹟見《唐詩紀事》卷七四、《唐才子傳》卷三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另《錦繡萬花谷後集》卷四存文秀詩2句,《全唐詩續拾》據之收入。

司馬承禎

司馬承禎 (唐代)

司馬承禎(647年-735年),字子微,法號道隱,自號白雲子,唐代河內溫縣(今河南溫縣)人,晉宣帝司馬懿之弟司馬馗之後。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師。

屈復

屈復 (清代)

屈復(1668~1745)清代詩人。初名北雄,後改復,字見心,號晦翁,晚號逋翁、金粟老人,世稱“關西夫子”。蒲城(今屬陝西)縣罕井鎮人,後遷縣城北關。19歲時童子試第一名。不久出遊晉、豫、蘇、浙各地,又歷經閩、粵等處,並四至京師。乾隆元年(1736)曾被舉博學鴻詞科,不肯應試。72歲時尚在北京蒲城會館撰書,終生未歸故鄉。 著有《弱水集》等。

解縉

解縉 (明代)

解縉(1369年-1415年),字大紳,一字縉紳,號春雨、喜易,明朝吉水(今江西吉水)人,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中進士,官至內閣首輔、右春坊大學士,參預機務。解縉以才高好直言爲人所忌,屢遭貶黜,終以“無人臣禮”下獄,永樂十三年(1415年)冬被埋入雪堆凍死,卒年四十七,成化元年(1465年)贈朝議大夫,諡文毅。

徐元傑

徐元傑 (宋代)

徐元傑(1196-1246),字仁伯,號梅野,上饒縣八都黃塘人,自幼聰慧,才思敏捷。早從朱熹門人陳文蔚 學,後師事真德秀。官至工部侍郎,諡忠愍。有文集二十五卷,景定三年(1262)由其子直諒刊於興化,已佚。清四車館臣據《永樂大典》輯爲《楳埜集》十二卷。事見本集卷首趙汝騰序、卷末徐直諒跋,《宋史》卷四二四有傳。師學朱熹。南宋紹定五年進士,累官至大堂寺少卿,兼給事中國子祭酒,擢中書舍人。著有《梅野集》十二卷,傳於世。

宋琬

宋琬 (明代)

宋琬(1614~1674)清初著名詩人,清八大詩家之一。字玉叔,號荔裳,漢族,萊陽(今屬山東)人。順治四年進士,授戶部主事,累遷永平兵僕道、寧紹臺道。族子因宿憾,誣其與聞逆謀,下獄三年。久之得白,流寓吳、越間,尋起四川按察使。琬詩入杜、韓之室,與施閏章齊名,有南施北宋之目,又與嚴沆、施閏章、丁澎等合稱爲燕臺七子,著有《安雅堂集》及《二鄉亭詞》。

陸娟

陸娟 (明代)

陸娟,生卒年不詳,大約生活在明弘治時期。松江(今屬上海市)人,能詩。華亭陸德蘊(潤玉)之女,馬龍妻。其父隱居北郭,有高行,曾爲明代書畫家沈周的老師。

謝榛

謝榛 (明代)

謝榛(1495~1575)明代布衣詩人。字茂秦,號四溟山人、脫屣山人,山東臨清人。十六歲時作樂府商調,流傳頗廣,後折節讀書,刻意爲歌詩,以聲律有聞於時。嘉靖間,挾詩卷遊京師,與李攀龍、王世貞等結詩社,爲“後七子”之一,倡導爲詩摹擬盛唐,主張“選李杜十四家之最者,熟讀之以奪神氣,歌詠之以求聲調,玩味之以裒精華。”後爲李攀龍排斥,削名“七子”之外,客遊諸藩王間,以布衣終其身。其詩以律句絕句見長,功力深厚,句響字穩,著有《四溟集》、《四溟詩話》。

陳文述

陳文述 (清代)

陳文述(1771~1843)初名文傑,字譜香,又字雋甫、雲伯,英白,後改名文述,別號元龍、退庵、雲伯,又號碧城外史、頤道居士、蓮可居士等,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嘉慶時舉人,官昭文、全椒等知縣。詩學吳梅村、錢牧齋,博雅綺麗,在京師與楊芳燦齊名,時稱“楊陳”,著有《碧城詩館詩鈔》、《頤道堂集》等。

劉鉉

劉鉉 (宋代)

劉鉉(1394—1458)字宗器,別號假庵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永樂十七年以善書徵入翰林,筆法溫媚,推重一時。次年中順天府舉人,授中書舍人,預修三朝實錄,歷教習庶吉士,景帝立,歷侍講學士,國子監祭酒,天順元年進少詹事,卒於官。謹於言行,諡文恭。好學不輟,工詩善文,有《文恭公詩集》。卒年六十五。《名山藏、弇州續稿》其子劉瀚爲官,亦能守父訓。

沈周

沈周 (明代)

沈周(1427~1509)明代傑出書畫家。字啓南,號石田、白石翁、玉田生、有居竹居主人等。漢族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生於明宣德二年,卒於明正德四年,享年八十三歲。不應科舉,專事詩文、書畫,是明代中期文人畫“吳派”的開創者,與文徵明、唐寅、仇英並稱“明四家”。傳世作品有《廬山高圖》、《秋林話舊圖》、《滄州趣圖》。著有《石田集》、《客座新聞》等。

王暕

王暕 (南北朝)

[公元四七七年至五二三年]字思晦,琅邪臨沂人。生於宋順帝升明元年,卒於梁武帝普通四年,年四十七歲。年數歲,風神警拔,有成人之度。弱冠,選尚淮南長公主,拜駙馬都尉,除員外散騎侍郎。天監中,歷位吏部尚書,領國子祭酒。家世顯貴,與物多隔,不能留心寒素,衆謂爲刻薄。以左僕射致仕。暴疾卒,諡靖。暕著有文集二十卷,(《隋書志》作二十一卷。此從《兩唐書志》)傳於世。

吳錫麒

吳錫麒 (清代)

吳錫麒(1746~1818)清代文學家。字聖徵,號穀人。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 乾隆四十年(1775)進士。曾爲翰林院庶吉士,授編修。後兩度充會試同考官,擢右贊善,入直上書房,轉侍講侍讀,升國子監祭酒。他生性耿直,不趨權貴,但名著公卿間。在上書房時,與皇曾孫相處甚洽,成爲莫逆之交,凡得一帖一畫,必一起題跋,深受禮遇。後以親老乞養歸裏。主講揚州安定樂儀書院安定、爰山、雲間等書院至終,時時注意提拔有才之士。有子吳清皋、吳清鵬。

祖可

祖可 (宋代)

[約公元一一]俗姓蘇,字正平,丹陽人,蘇庠之弟。(庠爲澧州人,與祖可里居不同,未知何故)生卒年均不詳,約宋徽宗崇寧初前後在世。住廬山,與善權同學詩,氣骨高邁有癩病,人稱癩可。與陳師道、謝逸等結江西詩社。祖可著有瀑泉集十三卷,《文獻通考》及東溪集傳於世。吳曾稱“正平工詩,其長短句尤佳。”

陳東甫

陳東甫 (宋代)

「陳東甫」生平不詳。吳興(今屬浙江)人。與譚宣子、樂雷發交友贈答。見《陽春白雪》卷六譚宣子《摸魚兒》題序及樂雷發《雪磯叢稿》。存詞三首。

鄭文寶

鄭文寶 (宋代)

鄭文寶(953~1013)字仲賢,一字伯玉,汀洲寧化(今屬福建)人,鄭彥華子。太平興國八年進士,師事徐鉉,仕南唐爲校書郎,歷官陝西轉運使、兵部員外郎。善篆書,工琴,以詩名世,風格清麗柔婉,所作多警句,爲歐陽修、司馬光所稱賞。著有《江表志》、《南唐近事》等。

張紹文

張紹文 (宋代)

張紹文(生卒年不詳)字庶成,潤州(今江蘇鎮江)人。張榘之子。《江湖後集》卷一四載其詞四首。

劉仙倫

劉仙倫 (宋代)

劉仙倫(生卒年不詳)一名儗,字叔儗,號招山,廬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與劉過齊名,稱爲“廬陵二布衣”。著有《招山小集》一卷。趙萬里《校輯宋金元人詞》輯爲《招山樂章》一卷。

吳惟信

吳惟信 (宋代)

吳惟信,字仲孚,霅川(今浙江吳興)人。南宋後期詩人。

何大圭

何大圭 (宋代)

何大圭,字晉之,安徽廣德人,南宋初期著名政治家、文學家。宋徽宗政和八年(1118)進士,年僅十八歲。宣和元年(1119),太學錄,六年(1124),祕書省正字。遷祕書省著作郎。建炎四年(1130),爲滕康、劉珏屬官,坐失洪州除名嶺南編管。紹興五年(1135),放逐便。二十年(1150),左朝請郎、直祕閣。二十七年(1157),主管州崇道觀,旋落職。隆興元年(1163),由浙西安撫司參議官主管台州崇道觀。

朱服

朱服 (宋代)

朱服(1048-?)字行中,湖州烏程(今浙江吳興)人。熙寧六年(1073)進士。累官國子司業、起居舍人,以直龍圖閣知潤州,徙泉州、婺州等地。哲宗朝,歷官中書舍人、禮部侍郎。徽宗時,任集賢殿修撰,後知廣州,黜知泉州,再貶蘄州安置,改興國軍卒。《全宋詞》存其詞一首,格調悽蒼。

謝絳

謝絳 (宋代)

謝絳(994或995——1039)字希深,浙江富陽人,謝濤子。

張紘

張紘 (唐代)

張紘(151—211年),字子綱,廣陵人。東吳謀士,和張昭一起合稱“二張”。孫策平定江東時親自登門邀請,張紘遂出仕爲官。後來,張紘被派遣至許都,任命侍御史。但孫權繼位時張紘又返回了東吳,任長史之職。張紘後來建議孫權遷都秣陵,孫權正在準備時張紘病逝,其年六十歲。孫權爲之流涕。

任華

任華 (唐代)

任華,唐代文學家。生卒年不詳,青州樂安(今山東省博興縣)人。唐肅宗時任祕書省校書郎、監察御史等職,還曾任桂州刺史參佐。任華性情耿介,狂放不羈,自稱“野人”“逸人”,仕途不得志。與高適友善,也有寄贈李白、杜甫的詩存世。

張孜

張孜 (唐代)

張孜,開封人。母微時生孜,後入宮乳悼獻太子。孜方在襁褓,真宗以付內侍張景宗曰:“此兒貌厚,汝謹視之。”景宗遂養以爲子。蔭補三班奉職、給事春坊司,轉殿直。

張翥

張翥 (元代)

張翥(1287~1368) 元代詩人。字仲舉,晉寧(今山西臨汾)人。少年時四處遊蕩,後隨著名文人李存讀書,十分勤奮。其父調官杭州,又有機會隨仇遠學習,因此詩文都寫得出色,漸有名氣。張翥有一段時間隱居揚州,至正初年(1341)被任命爲國子助教。後來升至翰林學士承旨。

韋孟

韋孟 (两汉)

韋孟(前228?—前156),西漢初詩人。彭城(今江蘇徐州)人。漢高帝六年(公元前201年),爲楚元王傅,歷輔其子楚夷王劉郢客及孫劉戊。劉戊荒淫無道,在漢景帝二年(公元前155年)被削王,與吳王劉濞通謀作亂,次年事敗自殺。韋孟在劉戊亂前,作詩諷諫,然後辭官遷家至鄒(今山東鄒城),有詩詠其事。

陳沆

陳沆 (清代)

陳沆(hàng)(1785~1826)著名詩人,文學家,清代古賦七大家之一,被魏源稱爲“一代文宗”。 原名學濂,字太初,號秋舫,室名簡學齋,白石山館。蘄水(今湖北浠水縣)人。陳沆於嘉慶十八年(1813)中舉,二十四年(1819)中進士一甲一名,其策論文章,氣勢雄渾,論述精闢,筆力奇健,授翰林院修撰,清道光二年(1822),任廣東省大主考(學政),次年,任清禮部會試同考官。官至四川道監察御史。陳沆卒年,《清史列傳》記爲道光六年(1826)。周錫恩撰《陳修撰沆傳》則言年四十一,當爲道光五年(1825)。後歸葬於浠水縣西調軍山南麓。

陸暢

陸暢 (唐代)

陸暢(約公元820年前後在世)字達夫,吳郡吳縣(今蘇州)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唐憲宗元和末年前後在世。初居蜀,嘗爲蜀道易一詩以美韋皋。元和元年,(公元806年)登進士第。時皋已沒,有與之不悅者,詆所進兵器皆鏤“定秦”字。暢上言“定秦”乃匠名,由是議息。爲皇太子僚屬。雲安公主出降,暢爲儐相,才思敏捷,應答如流。因吳語爲宋若華所嘲,作《嘲陸暢》一詩。後官鳳翔少尹。陸暢所作詩,全唐詩錄存一卷。

張繼先

張繼先 (宋代)

張繼先(1092-1127),字嘉聞,又字道正,號翛然子,“翛然子”。 北宋末著名道士,正一天師道第三十代天師。元符三年(1100年)嗣教,宋徽宗賜號“虛靖先生”。靖康二年(1127年)羽化,年僅三十六歲,葬安徽天慶觀。元武宗追封其爲“虛靖玄通弘悟真君”。張繼先終生未娶,無子,有《虛靖語錄》七卷。張繼先的思想影響了心學大師陸九淵。北宋末雷法大興,天師派張繼先天師、林靈素真人、王文卿真人、及南宗陳楠真人均爲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,

劉熊渠

劉熊渠 (两汉)

劉熊渠,是漢朝宗室,漢景帝的兒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孫子。父親是舂陵節侯劉買,他承襲舂陵侯的爵位。他死後,諡號戴,舂陵侯的爵位由長子劉仁繼承。他的庶子蒼梧太守劉利是更始帝劉玄的祖父。他的弟弟鬱林太守劉外是漢光武帝劉秀的曾祖父。

李亨

李亨 (唐代)

唐肅宗李亨(711年—762年),初名李嗣升、李璵,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,唐朝第七位皇帝(不算武則天和殤帝李重茂),唐朝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再進入長安的皇帝,756年—762年在位。初封忠王。公元738年被立爲太子,改名李亨。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,李亨在靈武即位,史稱肅宗。先後於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6月、10月收復長安、洛陽兩京。在位7年,762年在宮廷政變中驚憂而死,終年51歲。唐肅宗死後,宦官李輔國、程元振殺張皇后等,擁太子李豫即位,是爲唐代宗,將肅宗葬於建陵(今陝西省禮泉縣)。

王延壽

王延壽 (两汉)

東漢文學家。字文秀,著名文學家王逸之子。曾遊魯國,作《靈光殿賦》,敘述漢代建築及壁畫等,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。與他同時期的著名文學家、書法家蔡邕也寫了此稿,但見到王延壽的《靈光殿賦》後,大爲驚奇,自愧弗如,遂焚己稿。王延壽年僅20多歲溺死於湘水。他在辭賦史上留下了《魯靈光殿賦》、《夢賦》和《王孫賦》三篇傑作。

吳敬梓

吳敬梓 (清代)

吳敬梓(1701—1754年),字敏軒,一字文木,號粒民,清朝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。漢族,安徽省全椒人。因家有“文木山房”,所以晚年自稱“文木老人”,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,故又稱“秦淮寓客”(現存吳敬梓手寫《蘭亭序》中蓋有印章:“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”)。後卒於客中。著有《文木山房詩文集》十二卷(今存四卷)、《文木山房詩說》七卷(今存四十三則)、小說《儒林外史》。

北宋·張載

北宋·張載 (宋代)

張載(1020年—1077年),字子厚,鳳翔郿縣(今陝西眉縣)橫渠鎮人,北宋思想家、教育家、理學創始人之一。世稱橫渠先生,尊稱張子,封先賢,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。其“爲天地立心,爲生民立命,爲往聖繼絕學,爲萬世開太平”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“橫渠四句”,因其言簡意宏,歷代傳頌不衰。宋神宗熙寧十年(1077年),返家途中病逝於臨潼,年58歲。張載與周敦頤、邵雍、程頤、程顥合稱“北宋五子”,有《正蒙》、《橫渠易說》等著述留世。

啓功

啓功 (当代)

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、教育家、古典文獻學家、鑑定家、紅學家、詩人,國學大師。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、教授,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、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、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、博士研究生導師、九三學社顧問、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,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創會主席,中國佛教協會、故宮博物院、國家博物館顧問,西泠印社社長。

淮上女

淮上女 (宋代)

淮上女,字面意思是指淮水邊良家女子。《續夷堅志》中曾記載南宋寧宗嘉定年間,金人南侵,擄走大批淮上良家婦女之事。另有同名詞《減字木蘭花·淮上女》,表現了被擄女子的屈辱與悲憤交加的沉痛心情。

酈炎

酈炎 (两汉)

酈炎(150~177)東漢詩人。字文勝。范陽(今河北定興)人。曾爲郡吏,州郡察舉孝廉,徵召爲右北平從事祭酒,都不就,後患瘋病。他奉母至孝,因母死而犯病,以致他的正在產兒的妻子被驚死。爲妻家訴訟入獄,死於獄中。

李陽冰

李陽冰 (唐代)

李陽冰(生卒年不詳),約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。唐代文學家、書法家。字少溫,漢族,譙郡(治今安徽亳州)人。李白族叔,爲李白作《草堂集序》。初爲縉雲令、當塗令,後官至國子監丞、集賢院學士。世稱少監。兄弟五人皆富文詞、工篆書。初師李斯《嶧山碑》,以瘦勁取勝。他善詞章,工書法,尤精小篆。自詡“斯翁之後,直至小生,曹喜、蔡邕不足也。”他所書寫的篆書,“勁利豪爽,風行而集,識者謂之蒼頡後身。”甚至被後人稱爲“李斯之後的千古一人”。

羅鄴

羅鄴 (唐代)

羅鄴 (825—?),字不詳,餘杭人,有“詩虎”之稱。約唐僖宗乾符中前後在世。著有詩集一卷,《新唐書藝文志》傳於世。

趙師俠

趙師俠 (宋代)

趙師俠(生卒年不詳)一名師使,字介之,號坦庵,太祖子燕王趙德昭七世孫,居於新淦(今江西新干)。淳熙二年(1175)進士。十五年爲江華郡丞。饒宗頤《詞籍考》卷四:“其跋孟元老《夢華錄》雲:”餘侍先大父,親承謦咳,校之此錄,多有合者,今甲子一週,故老淪沒,因鐫木以廣之。淳熙丁未(1187)十月,浚儀趙師俠介之書於坦庵。‘似師俠生於建炎元年(1127)以前。集中有重明節詞,則當光宗以九月四日爲重明節之世。所署最後年幹爲乙巳,則寧宗慶元三年(1197)也。有《坦庵長短句》一卷。

琴操

琴操 (宋代)

琴操(1073年-1098年),姓蔡,名雲英,藝名琴操,原籍華亭(今上海),是北宋錢塘藝名人。琴操原系官宦大家閨秀,從小聰明伶俐,得到良好的教育,琴棋書畫、歌舞詩詞都有一定的造詣。13歲那年父親受宮廷牽誅,母親氣激身亡,家遭藉沒而爲杭州歌唱院藝人。不到三年,因其學習刻苦,加上天資陪穎,才華出衆,16歲那年改了北宋詩人秦觀《滿庭芳》詞而在杭紅極一時。後受到大詩人蘇東坡的賞識,引爲紅顏知己。據聞後因與蘇對答後,遁入空門。

周樸

周樸 (唐代)

周樸(?—878),字見素,一作太樸,福州長樂人。【《全唐詩》作吳興(今湖州)人。此從《唐才子傳》】生年不詳,卒於唐僖宗乾符五年。工於詩,無功名之念,隱居嵩山,寄食寺廟中當居士,常與山僧釣叟相往還。與詩僧貫休、方幹、李頻爲詩友。周樸,唐末詩人,生性喜歡吟詩,尤其喜歡苦澀的詩風。

宋子侯

宋子侯 (两汉)

宋子侯,東漢人,生平事蹟不詳。

溫庭皓

溫庭皓 (唐代)

溫庭皓,唐詩人。太原祁縣(今屬山西)人。國子助教溫庭筠弟。大中末,爲山南東道節度使徐商從事。鹹通中,闢徐州崔彥曾幕府。龐勳反,使庭皓草表求節度,庭皓拒之,遂遇害。詔贈兵部郎中。與段成式、韋蟾友善。《全唐詩》存其詩四首。生平事蹟見《舊唐書》卷一九0、《新唐書》卷九一、《資治通鑑》卷二五一、《唐詩紀事》卷五八。

高力士

高力士 (唐代)

高力士(684年—762年),本名馮元一,是中國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,是被周恩來總理譽爲“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”的嶺南著名軍政領袖--冼夫人的第六代孫。祖籍潘州(今廣東省高州市),曾祖馮盎、祖父馮智玳、父爲馮君衡,曾任潘州刺史。他幼年時入宮,由高延福收爲養子,遂改名高力士,受到當時女皇帝武則天的賞識。在唐玄宗管治期間,其地位達到頂點,由於曾助唐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,故深得玄宗寵信,終於累官至驃騎大將軍、進開府儀同三司。高力士一生忠心耿耿,與唐玄宗不離不棄,被譽爲“千古賢宦第一人”。

王景

王景 (明代)

王景(889年—963年),萊州掖縣(今山東萊州)人。五代時期後周名將,歷仕後梁、後唐、後晉、後漢、後周、北宋六朝。官至鳳翔節度使、西面緣邊都部署,封太原郡王。乾德元年(963年),王景去世,年七十五。冊贈太傅,追封岐王,諡號“元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