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德缓刑书

路温舒
路温舒 (两汉)

  汉昭帝逝世,昌邑王刘贺被废黜,汉宣帝刘询刚刚登上皇位。路温舒呈上奏书,奏书说:   昭帝崩,昌邑王贺废,宣帝初即位,路温舒上书,言宜尚德缓刑。其辞曰:   “臣闻齐有无知之祸,而桓公以兴;晋有骊姬之难,而文公用伯。近世赵王不终,诸吕作乱,而孝文为太宗。由是观之,祸乱之作,将以开圣人也。故桓、文扶微兴坏,尊文、武之业,   泽加百姓,功润诸侯,虽不及三王,天下归仁焉。文帝永思至德,以承天心,崇仁义,省刑罚,通关梁,一远近,敬贤如大宾,爱民如赤子,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,是以囹圄空虚,天下太平。夫继变化之后,必有异旧之恩,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。“往者,昭帝即世而无嗣,大臣忧戚,焦心合谋,皆以昌邑尊亲,援而立之。然天不授命,淫乱其心,遂以自亡。深察祸变之故,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。故大将军受命武帝,股肱汉国,披肝胆,决大计,黜亡义,立有德,辅天而行,然后宗庙以安,天下咸宁。臣闻《春秋》正即位,大一统而慎始也。陛下初登至尊,与天合符,宜改前世之失,正始受命之统,涤烦文,除民疾,存亡继绝,以应天意。   “臣闻秦有十失,其一尚存,治狱之吏是也。秦之时,羞文学,好武勇,贱仁义之士,贵治狱之吏,正言者谓之诽谤,遏过者谓之妖言,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⒅,忠良切言皆郁于胸,誉谀之声日满于耳,虚美熏心,实祸蔽塞,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。方今天下,赖陛下恩厚,亡金革之危、饥寒之患,父子夫妻戮力安家,然太平未洽者,狱乱之也。夫狱者,天下之大命也,死者不可复生,绝者不可复属。《书》曰:“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。”今治狱吏则不然,上下相驱,以刻为明,深者获公名,平者多后患。故治狱之吏,皆欲人死,非憎人也,自安之道在人之死。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,被刑之徒比肩而立,大辟之计岁以万数。此仁圣之所以伤也。太平之未洽,凡以此也。夫人情安则乐生,痛则思死,棰楚之下,何求而不得?做囚人不胜痛,则饰词以视之,吏治者利其然,则指道以明之,上奏畏却,则锻练而周内之;盖奏当之成,虽咎繇听之,犹以为死有余辜。何则?成练者众,文致之罪明也。是以狱吏专为深刻,残贼而亡极,媮为一切,不顾国患,此世之大贼也。故俗语曰:“画地为狱议不入;刻木为吏期不对。”此皆疾吏之风,悲痛之辞也。故天下之患,莫深于狱;败法乱正,离亲塞道,莫甚乎治狱之吏,此所谓一尚存者也。”   “臣闻乌鸢之卵不毁,而后凤凰集;诽谤之罪不诛,而后良言进。故古人有言:“山薮臧疾,川泽纳污,瑾瑜匿恶,国君含诟。”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,开天下之口,广箴谏之路,扫亡秦之失,尊文武之德,省法制,宽刑罚,以废治狱,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,永履和乐,与天亡极,天下幸甚。”   上善其言。

尚德缓刑书翻译

汉昭帝去世,昌邑王刘贺被废黜,汉宣帝刘询刚刚登上皇位。

路温舒呈上奏折,说应当崇尚德政、减缓刑罚。

他的言辞是这样的: “我听说齐国有无知造成的祸乱,而齐桓公因此兴起;晋国有骊姬带来的灾难,而晋文公借此称霸。

近代赵王不能善终,吕氏家族作乱,而孝文帝被尊为太宗。

由此看来,祸乱的发生,是用来开启圣人的。

所以齐桓公、晋文公扶持弱小、挽救衰败,尊崇文王、武王的功业, 恩泽施加给百姓,功业润泽诸侯,虽然赶不上三王,但天下也归向仁德了。

孝文帝常常思考最高的道德,来承接上天的心意,崇尚仁义,减少刑罚,开通关卡桥梁,使远近一致,敬重贤才如同敬重贵宾,爱护百姓如同爱护婴儿,内心宽容那些能让自己心安的事情并在天下施行,因此监狱空虚,天下太平。

在经历变化之后,一定会有与旧有不同的恩德,这就是圣贤彰显天命的原因。

“过去,昭帝去世而没有子嗣,大臣们忧愁焦急,齐心谋划,都认为昌邑王是尊贵的亲属,援引他并拥立他。

然而上天不授予他使命,使他内心淫乱,于是自己导致灭亡。

深入考察祸乱变化的原因,这是上天用来开启至圣之人的。

所以大将军受命于武帝,辅佐汉室,披肝沥胆,决定重大计策,罢黜没有道义的人,拥立有德行的人,辅助上天行事,然后宗庙得以安宁,天下都安宁太平。

我听说《春秋》讲正名分、大一统以及谨慎开始。

陛下刚刚登上最尊贵的地位,与上天相符合,应当改正前代的失误,端正开始接受天命的纲纪,清除繁琐的文饰,解除百姓的疾苦,使灭亡的得以生存延续,使断绝的得以延续连接,来顺应上天的旨意。

“我听说秦国有十种过失,其中一种还存在,那就是治理案件的官吏。

秦朝的时候,轻视文学,崇尚勇武,鄙视仁义之士,尊崇治理案件的官吏,正直进言的被说成是诽谤,阻止过错的被说成是妖言,所以使先王的学说不能在世间被采用,忠良恳切的言辞都郁积在心中,赞誉阿谀的声音每天充满耳朵,虚妄的赞美迷惑人心,实际的祸患被遮蔽,这就是秦国失去天下的原因。

如今天下,依赖陛下的恩德深厚,没有战争的危险、饥寒的忧患,父子夫妻齐心协力安家,然而太平还没有完全实现,是因为狱政混乱的缘故。

狱政,是天下的重要命脉,死了的人不能再活过来,断了的肢体不能再连接上。

《尚书》说:‘与其错杀无辜的人,宁可犯不依常法的过错。

’现在治理案件的官吏却不是这样,上下互相驱使,把苛刻当作英明,判案严厉的获得公正的名声,判案公平的多有后患。

所以治理案件的官吏,都希望人去死,不是憎恨人,而是他们自己安全的办法在于让人死。

因此死人的血在街市上流淌,受刑的人并肩而立,判处死刑的案子每年数以万计。

这是仁人圣贤感到悲伤的原因。

太平没有完全实现,都是因为这个。

人之常情是安定就乐于生存,痛苦就想到死亡,在棍棒的拷打下,什么口供得不到呢?被囚禁的人受不了痛苦,就用假话来招供,治理案件的官吏认为这样有利,就用诱导的话来让他们明白,上奏的时候害怕被退回,就罗织罪状使案件成立;大概案件成立了,即使是咎繇来审理,也会认为死有余辜。

为什么呢?罗织罪状的人很多,伪造的罪名很明显。

所以治理案件的官吏专门苛刻残忍没有尽头,苟且行事不顾一切,不顾国家的祸患,这是世上的大害贼。

所以俗话说:‘画地为牢,人们议论就不愿进入;用木头刻成的狱吏,人们面对也不愿答话。

’这些都是痛恨狱吏的风气、悲痛的言辞。

所以天下的祸患,没有比狱政更严重的;破坏法律扰乱公正,使亲人离散堵塞道义,没有比治理案件的官吏更厉害的,这就是所说的十种过失中还存在的一种。

” “我听说乌鸦老鹰的蛋不被毁坏,然后凤凰才会聚集;诽谤的罪过不被惩处,然后良言才会进献。

所以古人有话说:‘山林湖泽隐藏疾病,河流湖泊容纳污浊,美玉隐藏瑕疵,国君含忍耻辱。

’希望陛下除去诽谤来招来恳切的进言,敞开天下人的口,拓宽规谏的道路,扫除亡秦的过失,尊崇文王、武王的德行,减少法制,宽缓刑罚,来废除治理案件,那么太平的风气就可以在世间兴起,永远享受和乐,与上天一样没有尽头,天下非常幸运。

” 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好。

尚德缓刑书-路温舒的相关图片

尚德缓刑书-路温舒